编者按:2024年7月5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在广州隆重举行。根据国内肿瘤发病的实际状况,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内肿瘤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精心选取了2024年ASCO会议中肿瘤各相关领域的杰出论文,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别邀请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接受专访,分享他在会议上的深刻感悟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包括对今年ASCO上血液肿瘤领域的重磅研究、新型CD3 x CD19 IgG4双特异性抗体CN201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国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整体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本次会议上,您分享了今年ASCO上血液肿瘤领域的3项重磅研究。首先,请您简要介绍LBA 6508(评估接受非强化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协同姑息和肿瘤护理模型的疗效: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这项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发现,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贡铁军教授:在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方面,实体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血液肿瘤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且进展较慢。因为血液肿瘤与实体瘤在生物学特性和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晚期患者,他们除了需要接受原发病的强化治疗外,还需要处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应对由此产生的焦虑和其他情绪问题。
LBA 6508研究特别关注了髓系肿瘤,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究发现,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同样重要。这不仅涉及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还包括对他们情绪状态的关怀,以及满足他们与临床医生沟通的需求。
LBA 6508研究提醒我们,血液肿瘤患者,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甚至是临终患者,都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心理支持。这项研究强调了除了对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外,还应关注患者的整体需求,包括情绪健康和生活质量及其他诉求。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体验和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LBA 6508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血液肿瘤患者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新见解,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这一患者群体。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CARTITUDE-4的亚组分析深入探讨了功能性高危(FHR)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cilta-cel与标准护理(SoC)相比的治疗结果。请您分享一下cilta-cel在二线治疗中展现出怎样的疗效,以及这是否为FHR MM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贡铁军教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免疫治疗方面。CAR-T疗法,包括cilta-cel,以及即将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都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我汇报的CARTITUDE-4研究,特别关注了二线治疗的患者群体。这些患者接受了cilta-cel的治疗,这是一种新型的CAR-T疗法。研究不仅涵盖了后线治疗患者,也在逐步向前线治疗推进,包括首次复发的患者以及二线或三线治疗后的患者。研究评估了这些患者的缓解情况、生存情况,以及与标准治疗相比,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整体而言,CARTITUDE-4研究覆盖了广泛的患者群体。
我主要分享的是功能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cilta-cel治疗后在缓解和生存方面能否获益。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PFS),还是不良事件的发生,cilta-cel对于功能性高危患者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因此,cilta-cel为功能性高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功能性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策略的认识,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以期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我在此推荐大家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针对复发/难治性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这一治疗困境,新型CD3xCD19 IgG4双特异性抗体CN201展现出了怎样的安全性和疗效?请您分享一下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展望其对该疾病治疗领域的潜在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贡铁军教授:免疫治疗在R/R B-ALL治疗中已取得显著进展,包括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在众多已上市的产品中,新型CD3xCD19 IgG4双特异性抗体CN201因其结构的改变、半衰期的延长,实现了每周给药一次或给药两次的独特的给药方式,区别于已经上市的,需持续24小时给药、通常为期28天疗程的CD3xCD19双特异性抗体贝林妥欧单抗,显示出显著优势。这种给药方式的便捷性可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初步的I期临床试验中(NCT05579132),剂量递增至20 mg时,总缓解率达70%以上。随着剂量递增至60 mg,在II期试验和III试验中递增至80 mg,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这表明剂量还可以继续递增。在I期临床试验中的60 mg剂量下,这三类患者均达到了完全缓解,这表明随着剂量的逐渐爬坡,疗效也逐步提升。
在安全性方面,尽管剂量提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可控的,且未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主要不良事件除了血液学毒性和感染外,未发现其他显著的血液学毒性。
通过后期的临床试验,我们期望CN201双抗能够为R/R B-ALL患者的后线治疗,无论Ph阳性还是Ph阴性患者,均带来临床上的显著获益。我们也期待II期研究及后期研究能够提供更加积极的结果,从而推动CN201在R/R B-ALL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新型CD3xCD19 IgG4双特异性抗体CN201的研究进展不仅为R/R B-AL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治疗策略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了方向。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疗法将在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请您谈谈中国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整体现状,包括目前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创新疗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以及您对血液肿瘤领域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贡铁军教授:中国的血液肿瘤虽然在肿瘤科中属于较小的领域,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整个肿瘤领域中比较领先的。血液肿瘤的发生率相对于实体瘤来说较低,但近年来在治疗方面的进展却非常显著。无论是靶向治疗、小分子治疗还是免疫治疗,血液肿瘤治疗都走在了肿瘤治疗的前列。
目前,新药的研发层出不穷,免疫治疗领域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CAR-T细胞疗法、ADC药物、双特异性抗体乃至三特异性抗体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都在积极开发中。这些治疗方法在淋巴瘤、骨髓瘤以及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都展现出了各自的优势,为不同患者在不同的治疗线数中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望未来,我们预期将会有更多的免疫治疗药物问世。同时,在常规治疗方面,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许多制药的企业正在进行原创性的临床试验,这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也让我们对国产药物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希望血液肿瘤患者能够从快速发展的免疫治疗中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实现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中国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正迅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特别是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国内制药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原研药物的临床试验推进,我们期待未来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益处,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贡铁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九、十届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淋巴瘤联盟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秘书、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白血病淋巴瘤》编委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骨髓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龙江省抗白血病淋巴瘤联盟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