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华佗工程”MDT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华佗工程”MDT模式为纽带,汇聚国内外血液病学领域顶尖专家,聚焦前沿研究进展与基层医疗实践,共同探讨恶性血液病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策略。《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会议期间特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曦教授,就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张曦教授结合首部《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年版)》的发布背景与核心要点,详细解读了眼部cGVHD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意义;同时,分享了其团队在眼部 cGVHD 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 ——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制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阐述了 hAESC 在该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为眼部cGVHD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与希望 。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目前,眼部cGVHD治疗尚无统一治疗标准且疗效有限,而前不久发布了《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您能否先为我们解读一下共识的发布背景?共识提倡,对眼部cGVHD应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规范化治疗和随访观察”,您认为该共识是如何推动眼部cGVHD的规范化治疗的?
张曦教授:《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织编写,是我国首部针对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治的专家共识。该共识的发布旨在提升对移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特别是针对眼部慢性排斥反应这一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诊治指导。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长期存活,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出更高的诉求。然而,cGVHD是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眼部cGVHD,发生率为40%~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眼部cGVHD主要表现为干眼、眼部疼痛、畏光等症状,若未及时诊断和干预,可能导致角膜溃疡与穿孔、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基于以上考量,该共识发布的建议主要包括:
一、提升临床医生对眼部cGVHD的重视程度,增强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的能力。
二、强调多学科协作(MDT)在诊治中的重要性,促进血液科与眼科的协同诊疗。例如,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就专门配备了眼科医师,针对眼部cGVHD开展系统评估与专项检查,为血液科与眼科协同诊疗提供了实践范例。
三、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由于眼部属于全身系统的组成部分,当发生眼部cGVHD时,若全身慢性排斥反应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即使眼部慢性排斥反应短期内显现疗效,后期仍存在复发或加重的风险,因此强调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一致。
轻度眼部 cGVHD 患者可观察或进行局部治疗,眼部受累 2 分以上(中、重度)患者或合并≥2 个其他器官受累应考虑进行全身治疗。针对局部治疗,可使用人工泪液、糖皮质激素、环孢素 A(CsA)或他克莫司(FK506)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生物类制剂,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而cGVHD 的全身治疗药物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 cGVHD 患者,可以采用二线治疗方法。
四、推动规范化诊治流程,减少误诊和漏诊,改善患者预后。一旦确诊,治疗过程中针对眼部慢性排斥反应的用药需严格遵循规范。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虽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诱发眼压升高、白内障、青光眼或继发眼部感染等不良反应;而环孢素 A(CsA)和他克莫司(FK506)滴眼液的应用,也应注重感染防控。此外,临床医生需精准鉴别眼部症状的病因,区分感染性因素、慢性排斥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等,这对提升诊疗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加强眼部护理及合理使用辅助器械(如湿房镜、绷带软镜、巩膜镜等)至关重要,可有效维持眼表湿润、缓解患者不适。
总之,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诊治指导,强调了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通过提升临床意识、优化诊治流程、加强护理与康复,可显著改善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相关领域的医生深入学习并参考该共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团队近期在《Haematologica》上发表了一项针对眼部cGVHD的临床研究,首次在国内外完成了用于眼部cGVHD患者的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制剂;而在刚刚落幕的EBMT会议上,您团队入选的摘要也证实了hAESC可作为眼部cGVHD患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那么hAESCs在眼部cGVHD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对眼部cGVHD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哪些潜在影响?
张曦教授:在近期召开的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上,我们团队公布了hAESC治疗眼部cGVHD的临床研究成果[1]。研究结果显示,hAESC治疗在改善眼部慢性症状及促进神经修复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我们对临床实践中的痛点与问题的深入思考。
眼部cGVHD发病率较高,然而目前临床治疗手段存在诸多局限性和可及性,且会引发相关毒副作用。上文提到,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长期使用虽能缓解症状,但易诱发青光眼,并增加感染风险;CsA和FK506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滴眼液同样存在引发感染的隐患,无法实现眼部cGVHD的长期有效控制。鉴于此,探索安全有效、可长期使用的眼部cGVHD治疗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基于团队既往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GVHD的研究经验的启发[2],我们提出以 hAESC制备滴眼液进行眼部治疗的创新思路。hAESC是由胎盘靠近胎儿一侧的羊膜组织分离而来的干细胞,其在治疗眼部cGVHD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可减少cGVHD引发的眼部纤维化并有效促进角膜损伤修复,与我们发表在《Haematologica》[3]上的研究相吻合。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hAESC治疗后,85%以上的眼部cGVHD患者干眼、畏光、视物模糊等症状明显改善,基础泪液量分泌增加,泪膜更加稳定,受损角膜显著恢复,角膜基底神经密度增多,提示hAESC具有良好的组织修复作用。不仅如此,从临床研究成果到基础机制解析,我们团队系统阐明了hAESC 治疗眼部 cGVHD 的科学原理。
未来,我们计划推动 hAESC 疗法向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方向发展,以期为更多眼部cGVHD患者提供更优治疗方案。同时,团队也在积极探索hAESC在干眼症等其他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参考文献
1.Xiaoqi Wang,Xi Zhang,et al.Dual Effects of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s on Anti-inflammation, Fibrosis, and Promotion of Limbal Stem Cell Regeneration in Ocular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EBMT 2025.Abstract OS15-02.
2.Ruihao Huang, Xi Zhang,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Prophylaxis of 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After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 2024 Feb 1;10(2):220-226. doi: 10.1001/jamaoncol.2023.5757.
3.Xianjing Cheng,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stem cell eye drops in ocular chronic graft- versus-host disease.Haematologica . 2025 Feb 1;110(2):470-474. doi: 10.3324/haematol.2023.284571.
张曦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军队临床重点专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干细胞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军队课题重点项目、重庆市冲刺项目、重大课题等52项;在JCO、JHO、JAMA Oncology、Blood、Lancet Haematology 、JCI、Leukem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54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3部;执笔行业指南12项,参编50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8项。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辑、Blood & Genomics杂志主编;The Lancet,JHO,Nat Cell Biol, Leukemia,The Lancet Haematology ,Science Bulletin、CMJ、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