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年会(EBMT 2025)于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作为血液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吸引了全球五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的前沿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曹阳教授团队在本届会议上展示了一项揭示KRAS突变对KMT2A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层价值的研究成果(OS8-06)。大会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现场邀请到曹阳教授接受采访,解读核心研究发现与临床转化前景,为移植时机选择及治疗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研究速递
OS2-04:OS8-06 KMT2A(MLL)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结局:TROPHY协作组多中心研究
背景:KMT2A重排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经常出现的遗传学异常,仅影响少数成人AML患者。大多数KMT2A重排(KMT2A-r)AML患者(KMT2A::MLLT3亚型除外)因不良风险特征,常在首次完全缓解(CR1)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然而,allo-HSCT在KMT2A-r AML中的作用仍存争议。此外,多数KMT2A-r AML可通过定量PCR检测特异性KMT2A融合基因评估微小残留病(KMT2A-r MRD,灵敏度1×10⁻⁵),但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MFC-MRD)与KMT2A-r MRD的预后价值相关性尚不明确。
方法:本研究为TROPHY协作组开展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确诊的初发KMT2A-r AML患者(年龄≥14岁)。共292例成人KMT2A-r AML患者入组,其中254例达CR1的患者被纳入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目标为评估allo-HSCT的作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在全队列(n=292)中,KMT2A::MLLT3亚型患者与其它11q23/KMT2A重排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57.2% vs. 60.5%,P=0.81)及累积复发率(CIR)(34.0% vs. 31.5%,P=0.45)无显著差异。KRAS突变患者较野生型患者的3年OS显著降低(45.4% vs. 64.1%,P=0.0073)。
在CR1患者(n=254)中,allo-HSCT是OS(HR=0.22,95%CI:0.13-0.38,P<0.001)和CIR(HR=0.13,95% CI:0.08-0.21,P<0.001)的独立预后保护因素。
在CR1接受allo-HSCT的患者(n=192)中,KMT2A::MLLT3亚型与其他11q23/KMT2A重排患者的3年OS(74.3% vs. 77.5%,P=0.97)、无事件生存率(EFS,55.2% vs. 62.2%,P=0.34)及CIR(24.4% vs. 20.8%,P=0.32)均无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allo-HSCT可减弱KRAS突变的不良影响:KRAS突变患者接受移植后3年OS与野生型患者无显著差异(68.2% vs. 78.9%,P=0.15)。
移植前MFC-MRD和KMT2A-r MRD阳性均与较差移植结局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时KMT2A-r MRD阳性是EFS降低的独立风险因素(HR=2.40,95%CI:1.30-4.41,P=0.005)。
结论:本研究揭示KRAS突变与显著升高的不良预后风险相关。对于包括KMT2A::MLLT3亚型在内的KMT2A-r AML成人患者,CR1期行allo-HSCT应作为治疗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尽管KRAS突变是KMT2A-r AML的新型不良预后因素,但allo-HSCT可缓解其对生存的负面影响。移植时KMT2A-r MRD较MFC-MRD在预后预测中具有更高灵敏度。
大咖解读
曹阳教授:MLL基因重排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约占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3%-7%,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亚型。依据现行危险分层标准,除MLL-AF9为中危外,其余融合基因类型均归类于高危组,其临床治疗难度显著,是当前白血病诊疗领域的难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类型涉及130余种伙伴基因,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其预后的影响仍存在诸多未明之处。
本研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四家中心,对KMT2A-r AML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在纳入的292例患者中,研究发现KRAS突变是影响该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携带KRAS共突变的KMT2A-r AML患者总体生存显著劣于未突变者,提示即使传统分层为中危的MLL-AF9亚型,若合并KRAS突变亦应重新划归高危组,此为共突变对预后影响的创新性发现。
针对首次完全缓解期(CR1)患者,本研究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克服KRAS共突变的不良预后。值得注意的是,定量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相较于流式细胞学检测更具预后预测价值。这一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耐药患者,建议以KMT2A-r MRD水平指导移植时机选择,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在移植后管理方面,规律监测分子学复发迹象并进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如Menin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为预防移植后复发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此外,本研究初步发现不同伙伴基因的预后存在异质性:MLL-AF6患者预后显著劣于其他亚型,而MLL-AF10、MLL-AF4等伙伴基因的预后分层仍需进一步细化。
展望未来,结合共突变谱与特定伙伴基因的多维度分层体系,将推动MLL-r白血病精准治疗的发展。随着Menin抑制剂、KRAS抑制剂等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移植前疾病控制效果,从而改善移植后生存结局。当前正在推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有望为优化KMT2A-r AML治疗策略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曹阳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副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组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专委会T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学组秘书
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T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学组秘书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重点学科新教师基金,参与科技部973、863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在专业领域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SCI杂志包括JEM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