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5-26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2025北京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AOT 2025)”在北京泰富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大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担任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于谦教授出任执行主席,以“移植的艺术(Art of Transplantation)”为学术导向,汇聚全球血液学领域顶尖学者,共探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会议特别设置临床病例研讨与前沿研究转化双会场,围绕同种异体移植技术革新、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剖析,旨在推动诊疗标准化进程与专业人才培养,为全球血液学从业者提供前瞻性学术指引与实践参考。
主席致辞
大会开幕环节由孙于谦教授担任主持。黄晓军院士在开幕致辞中谈到,干细胞移植技术历经60余年发展,仍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终极治疗手段”。尽管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干细胞移植因其独特生物学机制与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当前,移植领域正面临着移植适应证拓展、免疫排斥精准调控、长期生存质量优化等挑战。自2000年首届会议发起以来,深化国际协作、打破学科壁垒已成为领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们坚信,唯有秉持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以患者为中心的合作理念,方能加速移植技术的革新迭代,最终实现“全球健康共享”的美好愿景。
孙于谦教授主持开幕式
黄晓军院士致开幕辞
学术探讨:主题报告与临床案例的巧妙融合
01
学术报告环节
22日下午,Shaare Zedek 医疗中心Jacob Michael Rowe教授作为开场嘉宾进行主题汇报,系统回顾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领域50年来的临床实践演进与技术革新。北海道大学医院Takanori Teshima教授和Banner Gateway 医疗中心Rajneesh Nath教授先后围绕日本和美国alloHSCT诊疗现状进行专题报告;解放军总医院刘代红教授分享了生物标志物引导下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管理。随后,多位专家就allo-HSCT的细胞疗法展开深度剖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曦教授详述了间充质干细胞(MSC)在HSCT中的应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翔宇教授分享了HSCT情况下的NK细胞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分享了CAR-T疗法在HSCT中的应用。通过多国学者协作与多技术路径探索,本系列专题系统性呈现了allo-HSCT领域从临床经验积累到细胞治疗创新的范式转变,为优化移植策略、提升患者预后提供了多维度的学术参考。
Jacob Michael Rowe教授作主题报告
Takanori Teshima教授作主题报告
Rajneesh Nath教授作主题报告
刘代红教授作主题报告
赵翔宇教授作主题报告
梅恒教授作主题报告
26日上午,学术报告继续聚焦临床转化与技术创新。黄晓军院士基于深厚临床积淀,系统阐述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西奈山伊坎医学院John E. Levine教授深度分析了临床试验中的GVHD生物标志物;伦敦玛丽皇后大学Samir G. Agrawal教授围绕HSCT中的感染管理展开论述;孙于谦教授则分享了allo-HSCT后移植失败的处理经验。allo-HSCT特殊人群诊治领域,保利-卡梅特研究所Raynier Devillier教授分享了老年患者HSCT的诊疗进展;汉堡-Eppendorf 大学医学中心Nico Gagelmann教授讲述了MF HSCT的改进和未来方向;南京正大天晴研究院生物所负责人秦国宏博士从产业视角切入,盘点了HSCT新药研发进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马瑞教授则介绍了中国老年患者的allo-HSCT诊疗进展。
黄晓军院士作主题报告
John E. Levine教授作主题报告
Samir G. Agrawal教授作主题报告
孙于谦教授作主题报告
Raynier Devillier教授作主题报告
Nico Gagelmann教授作主题报告
秦国宏博士作主题报告
马瑞教授作主题报告
26日下午,学术研讨的重点聚焦临床案例和前沿研究。基础研究领域,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Lukas Michael Braun教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增强抗白血病免疫效果为主题进行学术汇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郝莎教授分享了allo-HSCT后的T细胞重建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郑丽教授讲授了不同方案半相合移植后的临床结局和免疫重建。临床研究领域同样精彩绝伦,香港玛丽医院Sim,Pui-yi Joycelyn教授结合区域诊疗数据,分享了中国香港地区HSCT的诊疗现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妍敏教授剖析了allo-HSCT后复发的现状与未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容容教授系统盘点了中国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裴旭颖教授聚焦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全血细胞减少症,分享了细小病毒 B19 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和机制见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万理萍教授基于相关研究数据,论证了ROCK2靶向治疗 cGVHD 的药学价值;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吕萌教授则针对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展开论述,提出以移植为导向的序贯治疗范式,整合靶向药物与免疫干预以突破疗效瓶颈。
Lukas MichaelBraun教授作主题报告
郝莎教授作主题报告
徐郑丽教授作主题报告
Sim,Pui-yi Joycelyn教授作主题报告
赵妍敏教授作主题报告
刘容容教授作主题报告
裴旭颖教授作主题报告
万理萍教授作主题报告
吕萌教授作主题报告
02
临床案例讨论环节
除专题报告外,本届大会特设的临床案例深度研讨环节同样引人关注。在吕萌教授和马瑞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国际专家小组围绕HSCT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路径优化展开圆桌对话,为HSCT领域临床决策与科研方向提供前瞻性指引。参与讨论的国际专家组成员包括黄晓军院士、John Levine教授、Rajneesh Nath教授、Raynier Devillier教授、Nico Gagelmann教授及Samir G. Agrawal教授。
在随后的详细临床案例讨论中,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付海霞教授、王玥雯教授、孙葳教授及马瑞教授先后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经典临床案例分享。国际专家小组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缪扣荣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鹏教授、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王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梁洋教授、山东省立医院房孝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石威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徐雅靖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健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婷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边志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隗佳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吴远彬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闫志凌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徐双年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乃农教授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李昕教授等20余位领域权威人士展开深度思辨。为进一步升华研讨内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佳教授在讨论结束后,继续分享了长期幸存者的随访和管理;吕萌教授则以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再激活的免疫-抗感染平衡策略为切入点,分享了优化 HSCT R/R CMV 后控制的治疗策略。本环节通过“经典案例展示-多学科交叉研讨-前沿策略升华”的闭环设计,系统展现了HSCT领域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为领域内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跨学科方案和经验。
付海霞教授分享临床案例
王玥雯教授分享临床案例
孙葳教授分享临床案例
马瑞教授分享临床案例
陈佳教授作专题报告
结 语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医学创新与国际合作已是应对重大疾病的强大动力。本次会议汇聚了全球血液学领域的顶尖学者,围绕同种异体移植的临床实践优化、特殊人群移植策略及移植并发症防控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为推动和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技术革新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期待以AOT会议为纽带,持续促进跨国界、多中心的科研合作,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迈向更高水平,最终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让我们携手以科学之力,共赴生命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