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巍峨,两江交汇,沐整合医学之新风;雾都梦幻,桥都璀璨,聚西南抗癌之精英。2025年4月11日-13日,2025 CACA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美丽山城重庆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肿瘤学协会(WAIO)共同主办,重庆市肿瘤医院承办,并得到多方鼎力支持与共同承办。“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本届大会秉承整合医学理念,以“局部精准施策,整体和谐共治”为主题,汇聚西南乃至全国的抗癌智慧与力量。会议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刘耀教授,分享HIV相关淋巴瘤这一特殊肿瘤类型的临床亚型特征、诊疗现状及防治体系。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HIV感染后可以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肿瘤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其中淋巴瘤是高发的肿瘤之一。请问,目前HIV相关淋巴瘤的临床亚型和诊疗现状如何?
刘耀教授: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HIV感染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显著升高,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艾滋病相关肿瘤中已超越卡波西肉瘤,位居首位,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以HIV感染人群为基数)。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病理亚型与非HIV感染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超过95%的HIV相关淋巴瘤为B细胞来源,而在非HIV感染的淋巴瘤中,B细胞来源占比约60%,T细胞及NK细胞来源占30%~40%,二者在亚型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以HIV感染相关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例,其细胞起源与HIV阴性DLBCL亦有显著不同:HIV阳性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占75%,非生发中心亚型占25%;而中国HIV阴性DLBCL人群中,非生发中心亚型占70%~75%,GCB亚型仅占20%~25%,呈现截然相反的分布特征。
在诊疗规范方面,目前艾滋病相关淋巴瘤领域仍有提升空间。NCCN指南对HIV相关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推荐较强的化疗方案,如DA-EPOCH等方案,而HIV阴性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R-CHOP。在二线治疗领域,HIV阳性DLBCL及其他亚型淋巴瘤尚无统一推荐的标准方案,亟需更多临床研究为复发难治患者二线治疗的诊疗规范制定提供依据。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请问在HIV相关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调整?
刘耀教授:目前,HIV相关淋巴瘤的精准诊治仍面临多维度的挑战,其核心在于疾病机制复杂性、治疗策略局限性与患者免疫缺陷状态等因素。在诊断层面,尽管现行标准强调基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HIV感染史的二元模式诊断路径,但当前临床实践仍缺乏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或遗传学特征来明确界定由HIV驱动性的淋巴瘤。这一诊断困境提示未来研究需聚焦于建立基于病理学特征的诊断标准,从而克服现有诊断体系的模糊性。
治疗策略方面,尽管国际指南已明确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规范,但针对复发/难治患者的二线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地位尚不明确。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HIV感染者常被视为临床研究排除标准,导致该群体难以获得创新疗法的临床入组机会,导致该人群在新型治疗方案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匮乏。因此,推动HIV阳性淋巴瘤患者参与创新药物研究,构建针对特殊免疫状态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链,已成为优化治疗决策的关键环节。
此外,贯穿整个诊疗过程的挑战还包括感染风险的动态管理。HIV感染本身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淋巴瘤疾病进程对免疫微环境的破坏,以及抗肿瘤治疗对免疫系统的进一步抑制,共同构成了累加性免疫损伤效应。这种多重打击机制使患者在治疗全程面临机会性感染的高风险状态。临床实践中需建立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在强化抗肿瘤治疗强度的同时,通过预防性抗感染措施、优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机及剂量调整等多维度干预,构建免疫保护屏障。这种平衡治疗获益与感染风险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是改善HIV相关淋巴瘤患者生存结局的核心路径,亦体现了对特殊免疫缺陷状态患者群体的精准医学照护理念。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肿瘤防治周期间,您认为应当如何构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防治体系?
刘耀教授:结合今年肿瘤防治周“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主题背景,针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防治策略,首先应聚焦于HIV感染的源头防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HIV感染风险,这是预防HIV相关淋巴瘤的核心要点。对于已感染HIV的人群,需密切关注淋巴瘤相关临床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或体表浅表部位出现异常包块等,一旦出现此类表现,应及时至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通过淋巴结活检等病理检查实现早期诊断,为后续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若确诊为HIV相关淋巴瘤,需立即至规范化诊疗中心接受标准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规范的一线治疗可使HIV相关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提升至60%以上,而不规范的一线治疗将显著增加复发难治风险,导致生存预后急剧恶化。因此,尽早于专业医疗单位开展系统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其他机构治疗后出现复发或难治的患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目前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相关临床研究队列,可为该类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建议有相关需求的患者可通过参与本中心开展的临床研究获取治疗机会,为挽救性治疗创造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