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促会血液学分会年会丨赵洪国教授:以MDT为纽带,构建血液病诊疗新生态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5/7 11:42:13

2025年4月11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华佗工程”MDT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华佗工程”MDT模式为纽带,集顶尖学术智慧与基层实践关怀于一体。《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有幸现场采访大会执行主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洪国教授,介绍会议亮点内容、“华佗工程”MDT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在学术引领、基层帮扶与人才梯队建设的多维共振中,为我国血液病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作为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您认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洪国教授: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黄晓军院士的领导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华佗工程”MDT研讨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本届年会注册人数达1000余人,实际参会人员超过600人,创历届参会人数新高,影响力持续提升。

 

会议内容涵盖血液系统疾病领域的热点话题,聚焦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围绕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贫血、出凝血疾病等临床热点展开研讨,并纳入免疫细胞治疗、新型药物等前沿进展,充分体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会议汇聚国内顶尖专家,除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晓军院士以外,还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等学界泰斗,分别就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心血管毒性、以及肿瘤精准治疗作主题报告,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经验分享展开详细讲述和讨论,为参会者提供权威学术指引。

 

本届大会以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学术内容覆盖广泛、专家阵容强大为三重亮点,在学术影响力、临床指导价值等方面均达到历届最高水平,为促进我国血液病诊疗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平台。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华佗工程” 一直致力于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本次会议特别设置“华佗工程”MDT专场,该专场在日程安排和交流内容有哪些特色?

 

赵洪国教授:"华佗工程"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推出的新模式,通过技术推广与学科帮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百场公益活动。本人亲历该活动多次落地基层实践,足迹覆盖江西、福建及山东等地,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贡献力量。

 

本届大会特别设置 "华佗工程"MDT 专场,涵盖贫血和出凝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血液病的诊疗进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涉及领域广泛,讨论内容丰富。专场汇聚多元专家力量,既包括全国知名权威学者,亦邀请基层医疗中心骨干医师深度参与,实现多学科、多层次的深度学术对话,切实解决基层临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既延续了中国医促会血液学分会长期深耕基层帮扶的优势,更彰显 "华佗工程" 推动诊疗同质化的核心价值。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本次会议吸引了众多血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这对培养国内血液学领域的青年人才,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会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在会议中,针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与交流,设置了哪些特别环节?
 

赵洪国教授:大会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其中基层青年医师占据了相当比例,其筹备与开展,充分体现了对基层青年医师培养与学科传承的重视,实现了学术引领与临床实践的无缝衔接。学术引领方面,权威专家的前沿报告锚定学科发展方向;临床实践方面,疑难病例交流与讨论聚焦临床痛点。这种“传帮带”模式推动青年医师实现知识体系系统化、临床思维多元化及多学科协作能力专业化的三重突破,为中国血液病学科的长远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赵洪国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
青岛市血液病质量控制中心名誉主任
山东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免疫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血液医师协会委员
中国血液医师协会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海峡两岸血液学会委员
《中华血液杂志》《临床血液杂志》编委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银嘉乐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血液肿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