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自首次发布以来,历经多版本的迭代更新,记录了中国淋巴瘤诊疗从经验到规范、从规范到创新的蜕变历程。在2025 CSCO指南大会召开之际,肿瘤瞭望“CSCO指南·档案”栏目特别邀请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分享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的编撰历程、关键决策与平衡理念,以及该指南对中国淋巴瘤诊疗的深远影响和未来国际化的展望。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自首次发布到如今已经走过多个版本,您作为最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可否请您分享下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的编订历程,有哪些关键节点?
朱军教授:自CSCO启动指南制定工作以来,淋巴瘤专委会及白血病专委会便在马军教授的带领下持续参与其中,并且依据 CSCO指南编纂委员会要求,定期进行更新。今年,我们在济南发布了2025年最新版本。每一次淋巴瘤指南的修订,都是基于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数据与临床试验证据,结合国际前沿进展,在全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讨论、反复推敲,并始终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临床实践。正因如此,指南既体现了国际先进理念,又紧贴中国国情,尤其考虑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因而广泛受到全国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认可与欢迎。
其中,“口袋版”指南的销量与受欢迎程度更是位居前列。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深刻领悟到,一份优质的指南,关键在于便捷、实用,要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并尽可能方便其日常使用,最终推动我国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此外,在确保规范的基础上,我们鼓励适度开展创新,但必须明确,规范是首要前提。只要坚守这一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所编制的指南将持续受到全国同行及基层医生的欢迎。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仍需持续发力,强化宣传推广力度。
需要明确的是,指南的发布仅仅是个开端。后续我们更要着重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不仅要将指南分发至全国各地医生手中,关键是要助力他们学会运用、乐于运用,并切实能够依据指南为临床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指导,使其真切体会到该指南对实际工作的显著助益。后续我们计划采用诸如巡讲、指南解读等多元形式开展推广。总之,希望大家关注指南、使用指南、用好指南。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编订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的过程中,您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关键决策是什么?在平衡国际前沿研究与国内实际临床需求方面,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秉持了怎样的理念和原则?
朱军教授:淋巴瘤专委会在对指南的修订中,始终秉持扎根中国大地的原则,聚焦中国实际,注重积累国内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同时积极鼓励和关注中国研发新药的上市应用。在这一基础上,专委会的全国专家紧跟国际前沿进展,致力于将最新动向、信息及新药成果融入指南,并着重让中国医生能将指南更好地应用于中国患者。这一过程需要在国际科学前沿与国内实际应用间找到平衡,而后者更为关键。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坚持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进行过早宣传,而是基于扎实的数据,尤其是临床数据,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广泛听取意见,组织全国同行按重点和病种展开深入讨论。从发布修订消息、收集资料,到初步讨论、召开定稿会和修订讨论会,直至最终定稿,每一步都严谨细致。之后,我们还通过指南发布、巡讲等活动,推动专家不断学习和交流,以综合措施保障指南的实用性、科学性,助力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更好地掌握指南。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指南不仅是专家的共识,也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工具。您如何看待CSCO指南在推动我国淋巴瘤规范化诊疗方面的作用?它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哪些显著变化?
朱军教授: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癌症防控目标,特别是将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提高15%、总体达到不低于46.6%的水平,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淋巴瘤领域,有望率先实现,甚至超额完成这一目标。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要想达成这一愿景,关键在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这不仅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建设专病专科体系,推动专业队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对淋巴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真正做到“治得好、活得长、生活质量高”。
在此过程中,指南作为推进规范化诊疗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运用、宣讲和解读等方式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推广指南对患者的实际帮助。以我所在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为例,约60%-70%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多数患者曾在外地接受过治疗。从这些经治或复治患者的诊疗过程来看,在指南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升。这一点从基层医生的反馈和患者的实际获益中都得到了印证,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推广指南的信心与决心。因此,我们将始终与全国同行一道,坚定不移地推进指南的落地实施,共同助力淋巴瘤诊疗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随着中国在淋巴瘤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CSCO指南也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您如何看待未来CSCO淋巴瘤指南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定位?
朱军教授:只要我们专注于自身事务,关爱淋巴瘤患者,致力于延长其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及治愈率,就能与国际同行实现良好交流与同步发展。中国淋巴瘤诊疗领域的发展得益于向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过去,中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治愈率较低。然而,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发展迅速,通过推进规范化诊疗及各方努力,中国在抗肿瘤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此过程中,中国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不断深化,赢得了广泛认可。未来,我们将加强交流,分享中国在淋巴瘤诊疗方面的经验,推动自主研发的新药服务全球患者。我们坚信,中国的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药物,正在并将持续为全球淋巴瘤防治贡献力量。越是扎根中国实践,我们就越具备走向国际的底气和信心。我们期望在这一领域携手全球同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专家简介
朱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副监事长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血液肿瘤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