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华佗工程”MDT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华佗工程”MDT模式为纽带,汇聚国内外血液病学领域顶尖专家,聚焦前沿研究进展与基层医疗实践,共同探讨恶性血液病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策略。《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会议期间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围绕其报告主题“ITP 30年”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领域的深刻见解,探讨30年间ITP发病机制与治疗格局的演变,以及MDT模式在ITP诊疗中的关键作用。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侯教授,您本次报告的主题是“ITP 30年”,在这30年的时间跨度里,您认为ITP在疾病认知、治疗格局上发生了哪些重大转变?有哪些代表性的技术手段或新型药物的出现推动了治疗格局的扭转?在一线、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应用上,又有哪些显著不同?
侯明教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随着过去三四十年间的探索逐步清晰,明确为体液免疫机制(又称抗体介导免疫机制)。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发现针对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GP)Ⅰb/Ⅸ、Ⅱb/Ⅲa、Ⅰa/Ⅱa的自身抗体是ITP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血小板自身抗体通过FcγR介导血小板加速破坏。20世纪90年代德国学者首次建立自身抗体检测方法,随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纯化克隆开启了新方向。
我们团队率先发现ITP患者TPO水平正常或偏高,首次揭示了ITP存在“促血小板生成因子不足或巨核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机制。随后,瑞典学者提出细胞毒性T细胞(CD8+ T 细胞)可“绕过”抗体直接破坏血小板,拓展了ITP的细胞免疫机制研究。
21世纪初,机制研究进一步突破:美国McMillan博士发现抗体介导导致巨核细胞破坏的数量减少;我们团队进一步发现抗体介导的巨核细胞凋亡异常。这两项发现奠定了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及生成不足的双重打击机制。
然而,那些检测不到自身抗体的ITP患者又是如何发病的?2003年Hans Wadenvik 团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通过ITP患者原代细胞的体外实验首次证明了ITP中的血小板可以直接被CD8 +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破坏。加拿大医学科学院倪合宇院士随后发现非Fc依赖途径,即GPIbα的去唾液酸化导致血小板被肝细胞的AshwellMorell受体识别并破坏。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免疫抑制缺陷在ITP发病中的作用逐渐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更聚焦多重免疫失衡,如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功能异常,加深了我们对ITP发病机制的理解,使ITP发病机制的“拼图”逐渐完整。
对于ITP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在不断探索中,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潜在治疗靶点,并成功推动相关药物研发。多组学技术的应用更使ITP精准诊疗进入新阶段,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巨核细胞凋亡状态及去唾液酸化血小板水平,可实现对患者的诊断分层,进而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TPO、BAFF抑制剂、BTK抑制剂、SYK抑制剂等靶点已成为ITP治疗的关键方向。其中,部分靶向药物如 BTK 抑制剂(如利扎鲁替尼)、SYK 抑制剂(如索乐匹尼布)、FcRn抑制剂(艾加莫德)等已获批上市,另有多款药物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这些新药的持续研发,彻底改变了ITP 治疗长期依赖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局限,开启了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未来,为了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我认为需要考虑四个关键因素:首先,建立基于人口学的大样本量队列研究;其次,整合多组学大数据,包括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再次,结合形态组学等多维度数据;最后,辅以AI加成。在这些因素的支持下,我们有望实现ITP精准治疗的未来。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此次会议聚焦血液学领域MDT模式,您觉得MDT模式在 ITP的诊疗过程中,起到了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MDT时,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侯明教授:ITP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不可治愈性,MDT模式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以重度或难治性妊娠合并ITP为例,需由产科、输血科、血液科乃至重症监护室(ICU)等多学科协作,通过跨学科联合评估与决策,方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目前,MDT模式在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已形成成熟体系,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其组建的妊娠合并ITP MDT 团队经验丰富,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最优治疗选择。
侯明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二级岗)、博导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卫生部及山东省突贡专家、政府特贴
山东省血液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主任
山东省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ITP国际工作组指南制定专家组成员
ASH资深会员、APSTH执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协会实验血液学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中国生理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