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治愈性手段,尽管已挽救无数生命,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更好地推动移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进步,在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年会(EBMT 2025)召开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别推出《移路守护》学术专栏,邀请国内外知名移植专家团队,聚焦移植全流程管理,从移植前精准评估到移植后长期康复,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移植守护体系。
大会期间,本专栏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教授团队,深入解读他们在本次会议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全流程管理中的研究成果,共5期。本期为第四期,分享该团队在围移植期护理管理方面的多项研究成果。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前沿学术分享和临床实践参考,为血液学和移植界的同仁们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涉及复杂的治疗过程和较高风险的并发症。移植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和药物,更依赖于全面、精细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时识别感染风险、提供心理疏导和有效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移植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进程。在整个移植过程中,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了治疗方案的精准执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护理领域的创新与优化对提升移植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和长期生存同样至关重要。
姜尔烈教授:在本次EBMT年会上,我们中心共有2项口头报告和22项壁报交流入选并进行展示。其中,包含了多项来自护理团队的壁报交流。众所周知,护理在医学各领域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更是不可或缺。可以说,在移植过程中相当部分的工作是由医护团队协作完成的,一个专业、高效的护理团队在提升移植质量、保障患者生存及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会议中,我们中心护理团队围绕移植后感染管理、心理护理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学术展示与分享。接下来,由何祎教授和庞爱明教授分别为大家详细介绍护理板块的研究成果。
何祎教授: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在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感染是围移植期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围移植期死亡病例的90%以上。因此,有效控制感染是实现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第一步。本次会议中,我们护理团队有一项关于该主题的壁报展示(NP129)。护理团队作为最早接触患者的前线力量,在感染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他)们能够敏锐捕捉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的感染征象,并第一时间与医生团队进行沟通反馈。随后,医生团队根据临床判断指导病原体样本的采集,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与此同时,医生团队制定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准执行,例如抗生素的及时使用与规范管理,这对于争取宝贵的治疗窗口、预防感染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些局部感染管理方面,如口腔黏膜炎、肛周感染等,护理团队的专业处理亦直接影响到感染控制的最终效果。因此,只有通过医护团队之间的密切协作与高效联动,我们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实现对感染的有效控制,切实保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存安全与预后改善。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围移植期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本次会议中,我们护理团队的另一项入选研究(NP131),通过症状群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识别其潜在的心理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提问,观察其对问题的态度和反应,来判断其心理状态和干预需求。
围移植期患者通常面临多重心理压力: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通过移植根治疾病;另一方面,由于对移植过程的未知、术后复发的担忧等因素,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我们发现,在围移植期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还能缓解其主观不适症状,从而降低围移植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最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预后。
庞爱明教授:我想向大家介绍我们在本次EBMT大会上入选的一项护理壁报(NP130),主题为“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在干细胞移植非层流病房中的杀菌效果”。在整个移植过程中,无论是移植前需要化疗的肿瘤患者,还是本身就处于粒缺或者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其免疫力均较低,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如何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清洁的治疗环境,尤其是在移植前后的过渡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移植期间,患者会被安置在层流病房,其中空气经过严格消毒。然而,在移植前后非层流病房的感染防控同样不容忽视。为此,我们护理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探索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在非层流病房中的灭菌效果。在为期一年多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布置,包括在每个病房内、护士站以及病房走廊均安装相关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在对环境的全面消毒过程中,我们对空气中微生物菌落的数量进行了动态监测。
结果发现,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在开启后30分钟及60分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空气中微生物菌落显著下降。在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患者与家属不离开病房的前提下,部分区域的菌落数可降至0。因此,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在非层流病房中的应用,为患者创造了更好的治疗康复环境,能够使患者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更为安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姜尔烈教授团队移路守护
下期精彩预告
在下一期移路守护栏目中,姜尔烈教授团队的庞爱明教授将聚焦白血病移植领域的难点问题进行前沿成果分享:
半相合移植联合清髓预处理方案治疗继发性与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一项倾向匹配的队列研究
请锁定下期节目,共同探索这些前沿研究的临床应用价值!
姜尔烈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白血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
何祎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病区主任
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200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2012年-2013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基因治疗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工作,在供体选择、GVHDH预防、移植相关并发症处理以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参加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作为协同创新团队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1项。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健康教育协会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庞爱明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病区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初保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急性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秘书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会理事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止血与血栓专业委员会常委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医科院创新工程等科研课题。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Science Immunology、Blood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