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7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在广州举行,大会邀请了诸多国内肿瘤学专家,重点介绍了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3”,同时围绕2024年ASCO年会的主题“The Art and Science of Cancer Care:From Comfort to Cure)”以及ASCO重磅研究进行了解读和探讨。为了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及动态,《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围绕此两项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分析。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中国血液肿瘤领域在2023年度取得了诸多进展和突破,能否请您进行简要点评?
赵东陆教授:在过去一年内,中国血液肿瘤领域在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诸多新药获批上市,多项研究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相继报道,发出了“中国之声”。从我个人而言,比较关注的领域是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不同于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选择并不多,新药也相对匮乏,但由于我国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因此更为专注致力于PTCL的新药研发,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JAK1抑制剂和EZH1/2抑制剂等新药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其中今年6月份,中国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利昔替尼正式获批上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成人患者的治疗,我们期待新药的获批能为更多中国PTCL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2024 ASCO会议在不久前落下帷幕,请您分析中国血液肿瘤领域在2024 ASCO上的研究进展?
赵东陆教授:尽管血液肿瘤在整个肿瘤领域并非主体,但其却引领了肿瘤治疗的趋势,也开创了诸多治疗的先河,例如单克隆抗体治疗等。在靶向和免疫治疗方面,尤其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和ADC等药物均是在血液肿瘤中率先取得突破,随后推广应用至其他实体肿瘤中。在今年ASCO会议上,血液肿瘤领域也迎来了一些进展,其中值得指出的是,CAR-T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前移尤为引人关注,相关研究显示,CAR-T治疗的前移在高危MM患者中获得了不俗的疗效,延长了长期生存。另外,在高危和难治性MM患者的治疗方面,新药+联合治疗方案带来了更好的疗效和治疗突破,尽管新药+联合治疗方案在国内可能受限(由于医保未纳入或未上市),但这也促使了国内药企和研究中心进行相关药物的研发,进而带来更多新进展,为国内血液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中国血液肿瘤在近年来取得了诸多进展,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也愈发强烈,谈一谈您对于中国血液肿瘤的未来愿景?
赵东陆教授:近年来,中国血液肿瘤领域在前辈的引领下于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更多和更强的声音,也取得了诸多的进展和突破。在追随国际研究的新潮流、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创新性研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中国血液肿瘤会逐步登上国际舞台的顶峰,发出来自中国的最强音,为血液肿瘤领域带来更多突破性进展。
专家简介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会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恶性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