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C/BOA 2024丨吴梦教授:淋巴瘤治疗三大进展,助力精准医疗发展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7/12 14:55:40

2024年7月5日至7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在广州隆重举行。此次大会围绕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3》展开,旨在深入剖析中国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国内肿瘤发病的实际状况,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内肿瘤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精心选取了2024年ASCO会议中肿瘤各相关领域的杰出论文,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梦教授接受专访,围绕淋巴瘤领域的重磅研究分享了深刻感悟及独到的学术见解。

吴梦教授在大会现场进行汇报


SYMPATICO 研究,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在TP53突变MCL中积极探索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本次会议上,您分享了今年ASCO上淋巴瘤领域的3项重磅研究。首先,基于SYMPATICO 研究的结果,您如何评价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在伴有TP53突变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发现对目前的治疗格局和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哪些潜在影响?


吴梦教授: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策略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BCL-2i)维奈克拉,单独使用时均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SYMPATICO研究评估了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复发难治(R/R)MCL患者中的实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在今年召开的ASCO 2024会议上,我们特别报告了针对携带TP53突变患者群体的研究数据1。之所以选择这一特定群体,是因为TP53突变在套细胞淋巴瘤中被视为预后不佳的关键因素,这些患者通常在传统化疗、免疫疗法和BTKi单药治疗等手段中获益不佳。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伊布替尼与维奈克拉两药联合在高危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治疗潜力。研究结果显示,两药联合疗法为高危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益处,体现了在淋巴瘤治疗领域持续追求精准治疗策略的积极成果。


EPCORE NHL-1 研究,递增剂量优化、预处理改进与门诊治疗,三项举措助力改善R/R FL治疗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EPCORE NHL-1 研究中,第一周期(C1)优化队列(OPT)的结果显示Epcoritamab在门诊环境中治疗R/R FL患者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发现,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格局?


吴梦教授:EPCORE NHL-1研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其核心目的在于降低患者因使用双抗类药物而产生的不良反应频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次数,最终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鉴于滤泡性淋巴瘤(FL)作为惰性淋巴瘤的一种,患者群体庞大且病情反复、治疗难度高,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迫切。此外,FL患者通常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且长期处于抗肿瘤治疗中,因此研究者们不仅追求更为卓越的治疗效果,更期望在确保疗效的同时,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重要的调整:首先,在剂量递增阶段增设了中间剂量,使得剂量调整更加平稳,从而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次,预处理给药方式得到了优化,将泼尼松替换为地塞米松,以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程度;最后,本研究首次尝试门诊用药、监测和治疗的模式,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实用的指导,并减轻患者因长期用药而带来的心理和医疗负担。


从研究结果来看2,此次队列优化设计的成效显著,成功达到了主要的研究终点。与以往的关键性研究相比,优化队列研究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率及程度上均实现了显著降低。同时,该研究也成功实现了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门诊途径进行用药、监测和治疗的目标。综上所述,EPCORE NHL-1研究在全面考虑患者全程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就医体验方面展现出了重要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指导。


IMM01-04研究,新型CD47靶向药物联合抗PD-1单抗治疗cHL患者的潜力初现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针对既往对抗PD-1治疗无响应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IMM01-04研究评估了Timdarpacept(IMM01)与Tislelizumab联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请您分享该研究的主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将如何为cH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吴梦教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群体普遍年轻,尽管大部分患者通过一线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乃至二线挽救治疗结合自体移植能实现根治,但复发或难治性cHL患者仍面临显著的治疗挑战。随着维布妥昔单抗和抗PD-1单抗的问世,这类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长。然而,长时间用药后若患者同时对这两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续治疗将会变得尤为棘手。年轻患者或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潜在的并发症风险亦需关注。在目前的治疗领域中,虽然靶向CD30 CAR-T等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潜力,但成熟度尚显不足。因此,对于这一特定患者群体而言,当前尚无能显著体现出临床治疗显著获益的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鉴于患者多为年轻人群,处于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若肿瘤控制不佳,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疗需求迫切。


在此背景下,新型CD47靶向药物替达派西普(Timdarpacept)联合抗PD-1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为既往抗PD-1单抗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了良好的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用药持续时间3。相较于现有治疗手段,这一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即便患者未能达到完全缓解,但肿瘤进展的遏制对患者而言亦属重大获益。此外,中国在抗PD-1单抗治疗失败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尤为显著,备受国际关注,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总 结


在本次BOC/BOA 2024 China盛会上,淋巴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备受瞩目。吴梦教授深入剖析了三项关键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淋巴瘤治疗领域带来了创新突破,更是医学工作者在改善患者治疗道路上不懈努力的生动体现。随着这些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治疗方案,进而大幅提升他们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2024 ASCO. Abstract #7007: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brutinib plus venetoclax in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and TP53 mutations in the SYMPATICO study.

2. 2024 ASCO. Abstract #7015: EPCORE NHL‑1 follicular lymphoma (FL) cycle (C) 1 optimization (OPT) cohort: Expanding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epcorita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R/R) FL.

3. 2024 ASCO. Abstract #7017:Timdarpacept (IMM01) in combination with tislelizumab in prior anti-PD-1 faile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An open label, multicenter, phase Ⅱ study (IMM01-04) evaluating safety as well as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专家简介

吴梦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淋巴造血分会 常委

北京大学优秀青年医师、临床科学家

专业方向:淋巴瘤的诊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

负责及参与国内外多项I-II期药物临床研究

从事淋巴瘤相关转化研究,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国自然等课题多项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淋巴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