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便以“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学习吸收、创新提高”为宗旨,每年持续推出反映中国特点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在最近召开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会议上,最新一期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3》报告正式对外公布。在此次会议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详细汇报了2023年淋巴瘤领域的中国临床肿瘤学研究进展。
CSCO淋巴瘤学组对2023年领域内中外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并且对2023年中国淋巴瘤领域文章发表量前20名的作者以及研究机构进行了梳理。以下选择其中部分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图1. 2023年中国淋巴瘤领域文章发表量前20名的作者及其单位
图2. 2023年中国淋巴瘤领域文章发表量前20的研究机构
2023年淋巴瘤领域值得关注研究(B细胞淋巴瘤领域)
01 Polatuzumab vedotin用于初治DLBCL:III期POLARIX研究亚洲亚组人群分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团队发表于Blood的POLARIX研究亚洲亚组人群分析结果,证明在亚洲和全球人群中,POLA-R-CHP方案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致。
02 低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ET-CT调整的治疗:3期非劣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发表于Cancer Communications的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非劣效性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中期PET-CT检查确认达到CR的低风险、非肿块型DLBCL患者,减少化疗周期至4个周期,不仅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够保持与标准6个周期化疗相当的临床疗效。
03 奥布替尼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团队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奥布替尼对于中国复发或难治性MZL患者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持久的疾病控制效果,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良好。
04 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II期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团队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一项研究,结果证实,林普利塞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FL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并且其不良事件在可控范围内。
2023年淋巴瘤领域值得关注研究(T及NK细胞淋巴瘤,HL领域)
01 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和培门冬酶联合夹心放疗方案治疗早期NK/T细胞淋巴瘤:一项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发表于Innovation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ESA方案夹心放疗在早期鼻型NKTCL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非劣于MESA方案夹心放疗,具有高效、低毒、给药便捷的优势,可在日间病房或门诊完成,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抗代谢靶向治疗模式。
02 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和培门冬酶联合放疗的三明治疗法作为I-II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的II期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团队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的一项研究,证实在初治的早期ENKTL患者中一线使用信迪利单抗、安罗替尼、培门冬酶联合放疗的三明治疗法,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呈现良好的安全性。
03 基于当前治疗手段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治愈证据:CLCG数据库分析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亓姝楠教授团队发表于Haematologica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来自CLCG数据库中的1955例接受非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放疗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现ENKTCL患者的总治愈率为71.9%,治愈后的死亡率在统计学上与普通人群相当。
04 替雷利珠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一项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和安徽省立医院丁凯阳教授团队发表于Haematologica的一项研究,发现T-Gemox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高效、低毒、经济的疗法。
在分析上述检索纳入的文献后,专家组推荐2023年度中国淋巴瘤领域的三项重要研究进展:
01
基于分子分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X治疗:GUIDANCE-01 Ⅱ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发表于Cancer Cell的GUIDANCE-01(NCT04025593)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Ⅱ期临床试验,专注于评估基因亚型导向治疗对初诊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R-CHOP-X方案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达到88%,显著超过R-CHOP方案组的66%(P=0.003)。此外,两组的总体缓解率分别为92%和73%,R-CHOP-X组同样表现出统计学上的优越性(P=0.005)。在两年的随访中,R-CHOP-X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分别以88%对比63%(P<0.001)和94%对比77%(P=0.001)的优势领先。该研究强调了R-CHOP-X方案在提高疗效和保障安全性方面的潜力,证实了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在新诊断DLBCL患者中靶向基因和微环境变异的有效性。
图3. GUIDANCE-01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
02
舒格利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ENKTL患者的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 (GEMSTONE-201)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牵头的GEMSTONE-201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该研究旨在评估抗PD-L1单克隆抗体舒格利单抗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R/R ENKTL)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截至2022年2月23日,共有80例患者参与了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8.7个月。IRRC评估的ORR达到44.9%(95CI%:33.6-56.6);其中35.9%的患者(28名)实现了完全缓解(CR),9.0%的患者(7名)实现了部分缓解(PR),12个月的缓解持续率达到82.5%(95CI%:62.0-92.6)。研究者评估的ORR为45.6%(95CI%:34.3-57.2),30.4%的患者(24名)达到了完全缓解。在安全性方面,大多数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为1-2级,但有40.0%的患者(32名)报告了至少一次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该研究表明,舒格利单抗在R/R ENKTL患者中显示出显著且持久的抗肿瘤效果,并且整体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符合预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图4. GEMSTONE-201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
03
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I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宋玉琴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效果。共有51例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并接受了戈利昔替尼治疗,剂量分别为每日150 mg或每日250 mg。研究发现,在两种剂量下戈利昔替尼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但在250 mg剂量组中,严重不良事件和需要剂量调整的情况更为常见。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39.2%,完全缓解率(CRR)为21.6%。在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4.7个月和15.9个月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8.0个月和3.3个月。根据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150 mg每日一次作为戈利昔替尼的RP2D。此外,作为口服剂型,戈利昔替尼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
图5. 戈利昔替尼治疗R/R PTCL的I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
回顾2023年,中国淋巴瘤诊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些成就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临床科学家们依托于坚实的数据基础,向世界呈现了创新的治疗策略和实践方法,这些创新不仅加速了国内淋巴瘤诊疗发展的进程,也加快了新型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普及和应用。
展望未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技术革新的应用,将会有更多创新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发掘并公布于世。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转化为更精确、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淋巴瘤患者点燃更多的希望之光,延长患者生存,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构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应志涛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淋巴瘤/头颈肿瘤病区主任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个体化治疗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第11届青年委员
JCO-Blood中文版细胞与免疫治疗 青年副主编
Blood and Genomics杂志 编委
擅长领域:恶性淋巴瘤诊治,细胞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