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林教授:谈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治疗争议和进展丨第五届淋巴瘤&骨髓瘤免疫与靶向治疗大会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7/26 15:40:25

2024年7月20日,第五届淋巴瘤&骨髓瘤免疫与靶向治疗大会暨高博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以“精准、整合、创新”为核心理念,内容紧密追踪29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EHA 2024)和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最新进展和前沿议题。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付林教授围绕“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疗进展”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精彩,为了掌握会议相关动态和深入交流,《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采访了付林教授,现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诱导治疗方面,基于HD-MTX的联合化疗是一线选择,但是否应该联合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尚存争议,能否就此问题谈一谈您的看法?


付林教授:与外周的淋巴瘤不同,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治疗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才可发挥作用,而CD20单抗作为一类大分子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故而目前对于CD20单抗是否可应用于PCNSL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既往的两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已经证实,在PCNSL治疗中加入CD20单抗并未带来治疗的获益。但需要指出的是,PCNSL患者由于肿瘤病灶的存在,其早期往往存在血脑屏障的破坏,因此CD20单抗在PCNSL的早期能够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在临床中应用。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鉴于BTK抑制剂(BTKi)及免疫调节剂(IMiDs)等新药在复发/难治PCNSL中的良好疗效,领域内众多专家尝试将这些新药前移至一线联合方案使用,早期研究结果也令人鼓舞,请您介绍一下该方面的研究进展?


付林教授: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侵袭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较高,经化疗后可达到不俗的缓解率,但也极其容易复发。目前PCNSL的治疗方案仍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细胞受体通路(BCR)在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TK抑制剂(BTKi)的应用在PCNSL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免疫调节剂(IMiDs)也在PCNSL中具有确切的疗效。需要指出的是,BTKi和IMiDs(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等)可部分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在PCNSL治疗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观点认为,化疗方案联合BTKi或来那度胺对于PCNSL能产生较为良好的疗效,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PCNSL尚无标准的诱导化疗方案,故而目前在PCNSL中应用BTKi或来那度胺更多地集中于单臂的前瞻临床研究中,PCNSL的最佳诱导治疗方案也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而BTKi或来那度胺联合化疗在PCNSL一线治疗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价值,对于PCNSL患者的全程获益也非常关键。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由于PCNSL具有易复发性,目前推荐进行PCNSL的维持治疗,可用于维持治疗的药物有来那度胺、BTK抑制剂联合HD-MTX、替莫唑胺等,请您结合相关研究数据点评一下PCNSL的维持治疗应如何选择?


付林教授:确实如此,PCNSL是一类易缓解和易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目前的诱导治疗是以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基础的方案,在诱导治疗达缓解后需进行巩固治疗,其方案主要三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放射治疗(RT)及非清髓性化疗,在临床中均有应用且各有侧重。在巩固治疗后,维持治疗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而PCNSL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前线治疗中通过血脑屏障实际发挥作用的药物相对不足,因此目前的共识推荐对PCNSL进行维持治疗,在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若前线治疗时药物剂量相对较足,维持治疗时可应用单药维持(可选择来那度胺、BTKi或替莫唑胺中的一种),若前线治疗剂量相对不足或患者未到达理想的缓解状态,则可在来那度胺、BTKi或替莫唑胺中选择两种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专家简介

付林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岭南名医

羊城好医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副主编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淋巴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