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白血病与淋巴瘤的诊疗技术水平,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以及淋巴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承办的“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在哈尔滨盛大举行。此次大会旨在为众多血液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一个深入学习与广泛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大会召开之际,《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别邀请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姜尔烈教授,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这一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与精彩分享。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尽管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在成人ALL中的应用现状?
姜尔烈教授:尽管目前新型治疗手段,如靶向药物、抗体类药物以及细胞免疫疗法等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但在成人血液肿瘤的治疗领域,造血干细胞移植依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诚然,一些新型药物在治疗效果上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大部分新型治疗方式都面临着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如何长期应用成为患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新研发的药物的长期治疗效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实验证明和临床实践的检验。因此,对于这些新药,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并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较之下,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自诞生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无论是自体移植还是异基因移植,其疗效都已经得到了充分且翔实的证明。近年来,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数量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去年,我院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成功完成了超过3000例的移植手术。因此,预计在未来的5到10年内,造血干细胞移植仍将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领域中最为关键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仍旧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领域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治疗方法之一。而且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望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LL治疗中的应用,您认为其主要的优势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未来有哪些潜在的研究方向可以克服这些局限?
姜尔烈教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成人疾病治疗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相较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移植的最显著优势在于其极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通常情况下,自体移植的死亡率保持在10%以下,远低于异基因移植的20%。除此之外,自体移植在远期疗效方面表现优异,总体治疗效果良好。这些特点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特定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自体移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其中一个主要的缺点是,其复发率相对较高。根据我院的数据统计,在高危患者群体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率较异基因移植高出10%;而在标危组中,这一差距约为5%。
尽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其在成人疾病治疗领域中的独特优势依然显著,使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深入研究的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创新的方法和技术,用以克服自体移植的种种局限,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决定成人ALL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您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有没有一些特定的患者群体,您认为更适合进行ASCT治疗?
姜尔烈教授:在全面评估成年患者是否适宜接受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治疗方案时,通常需要参考两个至关重要的评价因素。首先,微小残留病灶(MRD)的下降速度是衡量疗效的关键指标之一。其次,遗传学风险分层也是不可或缺的评估因素。在这两个标准中,MRD下降速度的作用尤为显著,它对于治疗决策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我院与国际上的数据综合分析,患者在接受三个疗程的治疗周期之后,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MRD转阴,即检测不到残留病灶,那么这类患者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疗效表现较为稳定。相较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化疗,这些患者能够展现出更卓越的治疗效果。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展望未来,您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成人ALL方面将如何进一步发展?有哪些新兴技术或疗法可能与HSCT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姜尔烈教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两种移植方式,在治疗血液肿瘤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尽管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方法可能会逐渐被更先进的治疗方式所取代。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靶向治疗则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尽管如此,这些新型治疗手段在稳定性与长期疗效方面尚需进一步验证与提升。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是将移植与靶向治疗或免疫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这种多模式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够降低复发率。这些治疗手段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和助力,共同为血液肿瘤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创新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提升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姜尔烈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