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教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挑战与机遇并存丨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8/1 17:39:35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八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4年7月26~28日在哈尔滨市盛大召开。在大会召开之际,《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别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围绕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疗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治疗模式等话题进行精彩分享。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治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侯健教授:总体而言,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非常迅猛的进展,治疗的有效率和缓解程度不断提升,生存期延长且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于:MM仍是一类不可治愈的疾病,复发对于MM患者似乎仍是不可避免的事件,这对患者带来了生命威胁,对临床医生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此外,目前中国骨髓瘤诊治水平参差不齐,诊疗的规范性尚需改善,新药的可及性也有待加强。这些都是MM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新药不断涌现的当下,MM复发和耐药却仍未克服,请您介绍一下MM复发的机制和应对策略?

 

侯健教授:MM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几乎每个患者均无法避免地出现复发,导致MM复发的原因从本质上主要有两大方面:(1)患者即便接受了多次治疗,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仍无法完全被清除,目前最敏感的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手段也仅限于10-6水平,达到MRD阴性并不意味着肿瘤细胞的完全清除,体内残留的MM肿瘤细胞实际上对化疗不敏感,它们通过不断增殖到达一定数量级后即出现MM复发;(2)MM细胞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发生克隆演变,即恶性程度和对治疗耐药性均增加。

 

在应对MM复发的策略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1)进一步研发针对MM关键靶点的新型靶向药物;(2)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并且加强规范化治疗策略的实施;(3)更重要的是,应重视MM的基础研究,从而揭示MM细胞和骨髓微环境如何通过相互作用促进复发,这对于克服MM复发极为关键。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请您谈一谈CAR-T细胞疗法在MM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侯健教授:CAR-T细胞疗法是近年来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通过采集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经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对T细胞进行转染,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这种结构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实施靶向性治疗。对于MM患者而言,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CAR-T(BCMA CAR-T)是最常用的CAR-T疗法,其与肿瘤细胞上的BCMA结合后可被激活,然后大量扩增,发挥非常强的杀灭MM细胞的效应。目前,美国和中国分别批准上市了两款BCMA CAR-T,总体有效率(ORR)可达85%~90%,完全缓解率(CR)达到6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疗效数据均来自于末线治疗(即其他疗法无效)的MM患者,这是非常令人惊艳的结果,极大地改善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这对于克服MM耐药极为重要,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展望未来,您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将如何创新和发展?是否有新的治疗靶点或治疗模式值得期待?

 

侯健教授: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型MM治疗靶点和治疗模式肯定会陆续被发掘和应用。在上世纪,MM治疗主要以化疗为基础。但近20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始涌现,随后单克隆抗体、细胞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相继出现,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MM的治疗模式,使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但目前MM尚无法治愈,复发仍不能避免。如何找到MM新治疗靶点,阐明耐药发生机制和克服耐药发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深耕之处。我相信MM领域的进展将越来越多,患者的预后将不断改善,甚至有望达到功能性治愈,甚至彻底治愈。

 

专家简介

侯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常委、肿瘤科分会委员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上海市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主委

上海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骨髓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