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快速获取领域的最新进展?在这里,我们每月精选领域最新文献,聚焦热点话题,全方位解读血液疾病的新进展,助您站在疾病领域的最前线。让我们一同追踪最新动态,洞察科研趋势,探索血液世界的无限可能!敬请关注,每月与您不见不散!
01
英文标题:Fixed-Duration Pirtobrutinib plus Venetoclax with or without Rituximab in Relapsed/Refractory CLL: Phase 1b BRUIN Trial
中文标题:固定疗程Pirtobrutinib联合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1b 期BRUIN研究
期刊:Blood
doi: 10.1182/blood.2024024510.
影响因子:21分
作者:Lindsey Elizabeth Roeker et al.
概 要
研究背景
目前CLL的标准治疗主要有化疗联合抗CD20单抗或靶向治疗,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抑制剂(BCL-2i)维奈克拉。尽管这些靶向药物的治疗改善了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预后,但仍需探索药物的组合策略以解决单一药物治疗的限制,使CLL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固定周期的选择性、非共价可逆性口服BTKi——Pirtobrutinib联合维奈克拉±利妥昔单抗在复发/难治性CLL(R/R CL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Ⅰb期研究,纳入25名R/R CLL/SLL患者,入组标准:年龄≥18岁,ECOG 0-2分,允许接受过抗CD20抗体和/或BTKi治疗;但不允许使用过BCL-2i。
患者被分配进入PV组(Pirtobrutinib加维奈克拉,n=15)和PVR组(Pirtobrutinib 加维奈克拉 加利妥昔单抗,n=10)。每个队列的前6名患者根据3+3设计确定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患者接受治疗28天/周期的治疗,最长25个周期或直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撤回知情。
Pirtobrutinib从研究起始开始使用(200 mg QD,PO)。维奈克拉从第二个周期开始给药,初始剂量20 mg,之后每周递增,直至第5周达到目标剂量400 mg/d。利妥昔单抗在PVR组中使用,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以375 mg/m2静脉给药,然后在第2至6个周期以500 mg/m2给药。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中位年龄66(39-78)岁,中位前线治疗线数为2(1-4)线,68%的患者之前接受过共价BTKi治疗。12名(71%)因疾病进展而停药,5名(29%)因毒性而停药。
安全性:没有观察到剂量限制毒性(DLTs)。所有原因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2%)和贫血(16%)。≥3 级不良事件(AEs)在PV组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7%)、高血压(7%)和严重感染(27%)。在PVR组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0%)、高血压(10%)、出血(10%)和严重感染(40%)。
PV组没有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导致的治疗中止。PVR组2名患者因TEAE(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尿路感染)提前中止治疗。
疗效数据:数据截至2023年5月5日,PV和PVR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0个月和23.3个月;
客观缓解率(ORR):PV组93.3%,PVR组100%。完全缓解率(CRR):PV组46.7%,PVR组30%。
表1.基于Pirtobrutinib的联合治疗的最佳OR
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所有25名患者24个月时的PFS率和OS率预计分别为79.5%(95%CI:52.0-92.3)和87.5%(95%CI:66.1-95.8)。24个月PV组的PFS率和OS率预计分别为79.6%(95%CI:37.1-94.9)和92.9%(95%CI:59.1-99.0)。PVR患者18个月的PFS率估计值为80.0%(95%CI:40.9-94.6%),而24个月的PFS率无法评估,24个月的OS率预计为80.0%(95%CI:40.9-94.6)。
治疗12周期后无法检测到微小残留病灶(uMRD,敏感度<1x10-4):PV组85.7%(95%CI:57.2-98.2%),PVR组90.0%(95%CI:55.5-99.7%)。
药代动力学:Pirtobrutinib和维奈克拉的药代动力学在两种组合方案中相似,表明添加利妥昔单抗并未影响两者的药物动力学。
研究结论
固定周期的PV或PVR方案在R/R CLL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前景的有效性,包括接受过共价BTKi治疗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案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02
英文标题:Ascim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with the T315I mutation after ≥1 pri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2-year follow-up results
中文标题:阿西米尼(Asciminib)单药用于经过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T315I突变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2年随访结果
期刊:Leukemia
doi: 10.1038/s41375-024-02278-8.
影响因子:12.8分
作者:Jorge E Cortes et al.
概 要
研究背景
BCR::ABL1抑制剂显著改善了CML患者的生存。然而,T315I突变导致许多患者对大多数TKI耐药。
阿西米尼与传统的ATP竞争性TKIs不同,它是FDA批准的首个通过结合ABL肉豆蔻酰口袋(STAMP)发挥作用的CML治疗药物,因此也被称为STAMP抑制剂,其在CML的多个治疗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本项Ⅰ期、首次人体、剂量探索研究评估阿西米尼单药治疗对于携带T315I突变的CML慢性期(CP)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白血病活性,并提供2年随访结果。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48名≥18岁、对至少1种TKI耐药或不耐受、携带T315I突变的CML-CP患者,在剂量递增或扩展阶段接受了起始剂量为200 mg BID的阿西米尼单药治疗。另外研究对接受150 mg BID(n=5)和160 mg BID(n=6)的T315I突变CML-CP患者以及接受200 mg BID的T315I突变CML加速期(A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进行了探索。
主要目标是确定阿西米尼单药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和/或推荐剂量。次要目标包括评估阿西米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学以及抗白血病活性。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研究纳入从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入组的所有48名患者。其中3名因基线时不典型BCR:ABL1转录本(n=2)或未检测到转录本(n=1)而被排除,不进行疗效分析。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位年龄54(26–86)岁,超过一半的患者(56.3%)在数据截止时仍在接受治疗。
疗效分析:早期分子学反应(EMR,BCR::ABL1IS≤1%):在45名可评估的患者中,37名在基线时BCR::ABL1IS>1%,但达到了可评估BCR::ABL1IS≤1%水平的缓解。有23名(62.2%)达到BCR::ABL1IS ≤1%,其中17名(45.9%)患者在第24周时仍维持缓解。
主要分子学反应(MMR,BCR::ABL1IS≤0.1%):22名(48.9%)患者达MMR,其中19名(42.2%)患者在第24周时仍维持MMR。未经Ponatinib治疗(n=19)组MMR率为68.4%,经Ponatinib治疗(n=26)组MMR率34.6%。
深层分子学反应(DMR/MR4,BCR::ABL1IS≤0.01%):13名患者(28.9%)达到MR4,其中9名(20%)在第24周时仍维持MR4。未经Ponatinib治疗(n=19)组MR4率为42.1%,经Ponatinib治疗(n=26)组MMR率19.2%。
MR4.5(BCR::ABL1IS≤0.0032%):11名(24.4%)达到MR4.5,其中5名(11.1%)为24周时仍维持。未经Ponatinib治疗(n=19)组MR4.5率为21.1%,经Ponatinib治疗(n=26)组MMR率3.8%。
安全性数据:所有48名患者均报告了AEs,其中60.4%的患者经历了≥3级AEs。阿西米尼150 mg BID组和160 mg BID组均未观察到安全性信号,支持对200 mg BID组进行探索。
主要的非血液学AEs包括:胰酶水平升高包括脂肪酶(31.3%)和淀粉酶(12.5%)。22.9%的患者发生了≥3级AEs,1名患者出现2级胰腺炎。29.2%的患者出现疲劳或脂肪酶增加,恶心、腹泻、呕吐依次为27.1%、20.8%和18.8%。此外,14.6%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或腹痛,还有10.4%的患者出现高血压。
≥3级血液学AEs包括:血小板减少(16.7%)、中性粒细胞减少(12.5%)、贫血(6.3%)。AEs导致19名(39.6%)患者剂量调整或中断,其中5名(10.4%)患者中断研究——2名患者因COVID-19死亡,其余3名患者分别因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和脂肪酶水平增加中断。
研究结论
阿西米尼在T315I突变的CML-CP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包括在约50%曾接受过Ponatinib治疗的患者中。研究结果证实了阿西米尼的风险-效益分析结果,并支持其作为治疗选择。
03
英文标题: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nfusion for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complete remission: 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 research analysis
中文标题:国际血液与骨移植研究中心(CIBMTR)分析:CR状态大B细胞淋巴瘤患(LBCL)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
期刊:Leukemia
https://doi.org/10.1038/s41375-024-02242-6
影响因子:12.8分
作者:Trent P. Wang et al.
概 要
研究背景
随着这些新疗法的可及性提高,越来越多的LBCL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但部分疾病未缓解的患者将面临CAR-T细胞扩增失败的可能。尽管已有研究评估了CAR-T治疗疾病活动的患者的结果,但在CR状态下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的研究较少。本项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在CR状态下的LBC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CIBMTR的数据库内2018至2021年间,在CAR-T治疗前处于影像学和/或代谢性CR的成年LBCL患者。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包括非复发死亡率(NRM)和进展/复发。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研究共纳入了134名在CAR-T治疗前处于CR的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63.9(20.1-82.8)岁,9.7%的患者有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MYC)和BCL2及/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25.4%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既往接受的治疗线数中位数为3(2-9)。32.8%的患者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2%的患者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0.6%的患者使用了桥接治疗。
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率为59.7%(≥3级2.2%),中位发生时间为输注后3(1-16)天。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23.8%(≥3级8.2%),中位发生时间为输注后6(2-15)天。
死亡原因分析:随访中,34.3%的患者死亡,最常见的死因是疾病复发或进展,占死亡病例的56.5%。感染是第二常见的死因(17.4%),其中8.7%死于COVID-19。ICANS导致的死亡占4.3%。
疗效数据:中性粒细胞恢复的1个月累积发生率为93.9%(95%CI:89-97.4),血小板恢复的100天累积发生率为95.2%(95%CI:90.6-98.4),2年时NRM的累积发生率为9.2%(95%CI:4.5-15.4),2年时疾病复发或进展的累积发生率为47.3%(95%CI:38.2-56.6),2年PFS率为43.5%(95%CI:34.4-52.8),OS率为63.8%(95%CI:54.4-72.6)。
单变量分析显示,CAR-T治疗前接受5线或更多治疗的患者PFS更差(HR 2.68,95%CI:1.35-5.32)。
研究结论
在CR状态下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2年PFS和OS与既往报道的CAR-T治疗结果相似,而≥3级CRS和ICANS的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