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速递丨Blood Reviews白血病研究精粹:半年研究概览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8/14 11:41:42

“时讯速递”专栏旨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科研前沿与临床实践,让每一位血液学爱好者及专业人士都能快速捕捉行业动态,激发创新思维,拓宽专业视野。《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将精心筛选全球顶尖期刊的最新血液学研究成果,每一篇精选文章都是科学与临床实践的璀璨火花,为您速递血液学前沿的每一分精彩。让知识无界,让探索不息。诚邀您关注专栏文章,与全球血液学精英并肩,共赴科学探索之旅!本期特辑整理了《血液评论》(Blood Reviews)中近半年关于白血病的精彩内容,诚邀阅览

1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nega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https://doi.org/10.1016/j.blre.2024.101208

时讯导读

费城染色体阴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基因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异常,这些异常对疾病的自然史和总体预后有重要影响。历史上,成人Ph- ALL的生存率较差,仅为40%—50%,特别是老年人群中,生存率更低,仅为20%。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结果凸显了改善各个年龄段成人患者治疗的紧迫性。

在过去的十年中,Ph- ALL的治疗策略经历了显著的变革。这主要归功于对疾病分子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理解的进步,新型药物的引入和化疗的优化,新型评估和监测手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以及支持性治疗的改进。近年来,在年轻的成人患者中,开始采用与儿科化疗方案相似的治疗策略,而在老年患者中,则倾向于使用较为温和的轻度化疗方案。此外,随着高效、低毒性新型药物在复发/难治(R/R)或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有望实现减少化疗使用甚至可能完全消除化疗的需求。此外,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应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些治疗策略的改进,使得成人Ph- ALL的治疗效果在不同年龄组中均有所提升。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这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往往预示着不良的预后。该研究回顾了Ph- ALL在年轻和老年患者中的治疗现状,包括最新的治疗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treated with BTK and BCL-2 inhibitors, focus on current guidelines

预防和管理接受 BTK 和 BCL-2 抑制剂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患者的感染并发症,重点关注当前指南

https://doi.org/10.1016/j.blre.2024.101180

时讯导读

对于患有血液恶性肿瘤的患者,包括接受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的CLL患者,了解感染并发症的频率和最佳预防策略极为重要。我们知道,CLL通常与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通过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感染并发症。选择、评估和推荐预防措施时,需基于特定感染并发症(如病毒再激活、主要细菌感染或真菌疾病)的发病率,结合住院率和死亡率来评估其严重性,同时考虑预防措施的可用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令人关注的是,使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或B细胞淋巴瘤因子-2抑制剂(BCL-2i)治疗CLL似乎并不会显著增加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不过,包括BTKi和/或BCL-2i在内的联合疗法的作用尚待确定。本研究回顾了关于使用BTKi和BCL-2i治疗CLL患者时,预防和管理感染并发症的国际指南。

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以抗疱疹、细菌或真菌感染。然而,对于那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的患者,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再激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HBsAg阴性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呈阳性的患者,不同的指南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但是,在进行联合治疗时,应遵循其他特定药物,特别是抗CD20药物的建议,同时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进行免疫接种。对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以及那些有严重或反复感染的患者,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但对死亡率并无显著影响。

3

Down syndrome and leukemia: An insight into the disease biology and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唐氏综合征与白血病:深入了解疾病生物学和现有治疗方案

https://doi.org/10.1016/j.blre.2023.101154

时讯导读

相较于普通人群,患有唐氏综合征(DS)的儿童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大约高出10到20倍,但发展实体肿瘤的风险却较低。尽管与DS相关的髓系白血病(ML-D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预后较好的亚型,但一旦复发,患者的预后情况则极为严峻。ML-DS往往继发于婴儿期的短暂性骨髓增生异常(TAM),这是一种白血病前期疾病,其特点是未成熟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积累。TAM在80%—90%的情况下会自然消退,但仍有10%—25%的DS患者会发展为ML-DS。此外,与非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相比,ML-DS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常较低,且更倾向出现巨核细胞/红细胞白血病。

DS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S-ALL)患者中被认为具有较差的预后。相较于非DS患者,DS-ALL的复发率较高。在DS儿童中,B细胞前体类型的淋巴性白血病更为常见,而T细胞白血病和婴儿白血病则极为罕见。与ML-DS相比,DS-ALL患者中未观察到前白血病阶段,并且通常年龄较大。DS-ALL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细胞遗传学特征和基因组概况的显著异质性。

当前,我们对DS白血病的突变谱系有了更深入地理解。通过利用动物、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这些突变是如何促进疾病的启动和进展的。在该综述中,将概述目前针对DS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及其成效,并着重讨论与DS儿童化疗相关的毒性挑战。此外,还将探讨DS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在临床前试验中显示出潜力的新型分子靶点,这些靶点有望在未来转化为临床应用。

4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HO 5th and ICC classification schemes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 国际共识分类(ICC)急性髓系白血病分类方案临床应用中的实践注意事项

https://doi.org/10.1016/j.blre.2023.101156

时讯导读

AM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髓系造血前体细胞的分化停滞和异常增殖。最初在1976年引入的法美英(FAB)分类方案主要依赖于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来定义特定的AML亚型(M0-M7)。虽然这种分类方案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但髓系肿瘤中频繁出现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异常,其预后意义往往超越了FAB分类的范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异常能够预测对AML特定治疗的反应性。

第五版WHO和ICC的AML分类系统旨在通过更深入地整合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异常,以细化诊断标准和疾病定义,有助于进一步细化在当代基因组检测和治疗策略背景下的疾病全貌。然而,这两个分类系统在AML的许多定义标准和亚类划分上存在分歧,包括对原始细胞计数的纳入和特定基因突变的整合。这些差异常常为临床医生在确诊AML以及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时带来挑战。这篇综述回顾了分类系统的更新内容,并阐明了两种系统之间的差异,同时为在AML患者管理中应用这些指南提供了指导。

5

Revolutionizing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diagnosis: A deep dive into the diverse applications of machine learning

CLL诊断的革命性变革:深入探究机器学习的多种应用

https://doi.org/10.1016/j.blre.2023.101134

时讯导读

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一种以异常单克隆B淋巴细胞积累为特征的成熟B细胞肿瘤。二者在病理学及免疫学特性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其中CLL指血液系统受累,而SLL则是原发性淋巴结受累。在西方国家,CLL是最普遍的白血病类型,占所有病例的四分之一。CLL/SLL患者通常无症状或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典型的淋巴瘤症状(发热、疲劳、盗汗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以反复感染为特征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并发症(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生成障碍、血小板减少症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诊断CLL的过程通常涉及血液检测,还将通过外周血涂片和流式细胞术的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CLL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预后差异显著。因此,在临床上为了评估预后经常采用Rai和Binet这两种经过验证与临床结果紧密相关的临床分期系统,帮助对CLL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并据此指导治疗。然而,并非所有确诊为CLL的患者都需立即接受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早期患者,可以采取积极监测的策略,延迟治疗的启动。CLL治疗的启动指征包括骨髓功能衰竭的进展,表现为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脏肿大、全身症状、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或淋巴细胞倍增时间迅速。抑制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酶,例如BTK,以及抑制调节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如BCL2,已成为治疗CLL的一线药物选择。

近年来,血液学领域见证了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显著进步,已经开发多种模型和算法,以支持CLL的诊断和分类。这些技术具有重塑临床实践的巨大潜力,并正在被积极应用于构建复杂的临床模型,以协助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优化以及全面风险评估。这篇综述旨在分享ML在CLL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其优势与局限性。

期刊简介

《血液评论》是一本备受推崇的国际性期刊,作为血液领域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它汇聚了临床实践的评价和公认专家的研究成果。该期刊特别委托顶尖研究人员和专业从业者撰写的同行评审文章,确保了对血液学所有分支领域的真正全球性覆盖。《血液评论》所发表的评论文章,全面覆盖了临床和实验室血液学实践及研究的各个层面。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一铭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白血病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