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炎炎夏日,热情不减。由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主办的“2024北方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大会”于今日(8月10日)在北方滨海名城——天津盛大召开。大会汇聚国内知名血液病专家,以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为重点,共探血液病各亚专业最新的诊疗进展、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进展等。《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会议现场,非常荣幸邀请到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教授接受采访,介绍免疫治疗为血液领域带来的重要变革、本次大会亮点,分享团队在免疫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本次大会聚焦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大会主席,首先请您介绍下免疫治疗对血液领域带来了哪些重要变革,以及本次大会有哪些亮点内容?
张磊教授: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进展迅速,主要包括抗体治疗和CAR-T治疗两个方面。本世纪初,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的出现,为淋巴瘤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它主要是通过抗体清除B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后,不同类型抗体的出现,包括从CD20到CD38,再到BCMA、CD19,使淋巴瘤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同时,CAR-T治疗,包括不同靶点的CAR-T,为淋巴瘤等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缓解,而且也逐渐应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因此,本次大会主要对淋巴瘤(包括惰性和难治性淋巴瘤)免疫治疗、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报道,这也是本次大会非常突出的亮点。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近1年来,您团队在免疫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最近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研究等,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下这些突破性成果,以及对ITP治疗领域带来的重要影响?
张磊教授:近期,我们团队在国际顶刊NEJM发表了抗CD38单抗治疗ITP的研究结果。抗CD38单抗既往主要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但我们研究通过对20多例ITP患者的治疗,发现其对ITP治疗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率达到了90%,而且能够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特别是,研究在全球首次揭示了抗CD38单抗治疗ITP的可能机制,即不仅能减少破坏血小板抗体的产生,而且也能阻断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破环,因此投稿后被NEJM迅速接受并发表。当然,这目前是一个单臂的临床研究,未来我们计划在全球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如果能够被证实,将会为ITP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推动ITP治疗领域的变革。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团队在血友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当前血友病诊疗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免疫治疗方面的?
张磊教授: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特别是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长期输注凝血因子Ⅷ,而部分患者在输注后会产生凝血因子Ⅷ抗体,导致治疗无效。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免疫治疗清除凝血因子Ⅷ抗体,使其恢复对凝血因子Ⅷ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显示,对于血友病伴有抗体的患者,采用激素或者CD20单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我们也正在进行一些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未来免疫治疗将会是血友病合并抑制物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希望通过免疫治疗,能够克服血友病患者产生抗体的状态。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尽管免疫治疗改变了多个血液疾病的治疗格局,但目前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个体化疗效差异、免疫耐药、副作用等,您认为未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
张磊教授:如今免疫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包括抗体和CAR-T药物等,但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因此存在疗效差异、耐药等情况,也有部分患者产生了不可耐受的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耐药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进行全面的基础研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药物,并进行联合治疗。因此,我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发现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同时与现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专家简介
张磊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国家卫建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主任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 理事长
Global Medical Genetics 主编
在NEJM, Lancet Haematology,Cell Stem Cell,Blood以及Leukemia等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