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治疗领域,CAR-NK技术正引领着新的治疗浪潮。结合中国细胞治疗现状,如何推动CAR-NK等前沿技术发展成为关键。在第十二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论坛上,《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深入剖析CAR-NK治疗的利弊,探讨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共谋细胞治疗的新篇章。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在细胞治疗政策发展和临床研究开展方面有着深入的见解。请问在当前我国细胞治疗的监管政策下,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以推动CAR-NK等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
钱文斌教授:在医学研究与治疗领域,创新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避免技术依赖、防止滞后于国际前沿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中国医学界自主发展与超越的关键驱动力。鉴于当前全球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国研究者必须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探索未知,引领潮流。
以CAR-NK疗法为例,这一新兴疗法正处于萌芽与探索阶段,其发展前景虽广阔,但亦伴随着诸多挑战与未知。在此背景下,我们首要强调的是监管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这是保障患者安全、维护临床研究伦理的基石。确保CAR-NK疗法的每一步研发与临床研究均在严谨、科学的监管框架内进行,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前提。
其次,充分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是评估疗法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制定后续研究计划的必要依据。这些数据不仅应全面、客观地反映CAR-NK疗法的潜在疗效,还需深入剖析其安全性问题,为临床转化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便成为了验证与推广该疗法的重要平台,它能够促进创新学术成果产生、加速成果转化,为患者带来福音。
再者,政策支持对于CAR-NK等创新细胞疗法的研发与临床研究同样不可或缺。构建一个既严格又灵活的监管体系,辅以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降低创新风险,为细胞疗法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对于在IIT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疗效与安全性的创新疗法,我们应积极探索并建立高效的转化机制,确保这些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惠及更多患者。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科研层面持续深耕,还需在产业转化、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CAR-NK细胞治疗相较于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淋巴瘤时有哪些潜在的优势?CAR-NK细胞治疗的加入,将对治疗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钱文斌教授:自体CAR-T细胞疗法的个体化生产过程以及监管体系较为复杂,由此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其可及性尚需进一步优化提升。此外,该疗法在部分患者中引发的副作用尤为显著,特别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重症CRS的发生率约为20%至30%,而ICANS达到三级及以上的比例则约10%至15%之间。鉴于CAR-T疗法的可及性挑战及其作为个性化治疗产品的局限性,其临床大规模应用目前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比之下,CAR-NK细胞疗法展现出更为优越的安全性特征,严重的CRS和ICANS等副作用风险较低。此外,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预示着未来更广泛的可及性。作为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CAR-NK在质量控制与监管方面展现出更高的便利性与一致性,预示着其有望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细胞治疗新策略。鉴于NK细胞与T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CAR-NK还可能具备克服CAR-T疗法耐药性的潜力,未来甚至可能与CAR-T等创新疗法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因此,CAR-NK细胞疗法正逐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达百余项针对CAR-NK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国亦积极参与其中,开展了几十项相关研究。尽管其临床应用前景尚未完全明朗,但基于前述诸多优势,CAR-NK疗法有望作为CAR-T疗法的有效补充或全新治疗手段,为临床患者带来更为显著的治疗益处。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您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淋巴瘤患者进行CAR-NK细胞治疗时,您如何评估和监控CAR-N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钱文斌教授:基于现有的ITT及剂量递增临床研究综合评估,CAR-NK细胞疗法在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将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心的治疗选择。在疗效评估方面,CAR-NK细胞疗法以其独特的机制展现出比CAR-T更快的肿瘤杀伤速度,这一特性使得疗效评估的时间点通常为治疗后的一个月,遵循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PET-CT是目前主流的检测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AR-NK疗法在短期内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疗效,但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密切监测与评估。因此,与CAR-T疗法相似,CAR-NK疗法同样需要实施全程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细致地监护。
展望未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CAR-NK疗法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我们需要对目前所有参与相关临床研究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积累宝贵的临床数据,为CAR-NK疗法的进一步优化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更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最终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针对CAR-NK细胞治疗淋巴瘤的耐药机制,您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于哪些关键问题?
钱文斌教授:CAR-NK疗法尽管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其亦存在显著的局限性,首要之限在于其细胞增殖能力相对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在体内环境中的持久性不足,成为制约其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临床应用中,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CAR-NK疗法往往需要更大数量的细胞输入,这就要求构建高效的体外扩增体系,以满足治疗需求。此外,减少机体对CAR-NK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特别是宿主抗移植物(HVG)的发生,同样是提升CAR-NK疗效的重要环节。
为了克服CAR-NK在体内增殖受限的难题,未来应积极探索通过结构改造以增强其体内增殖能力的策略。其中,一个颇具前景的方向是让CAR-NK细胞携带特定的细胞因子,如IL-15、IL-18等,以期提升治疗效果。这些努力不仅有望突破CAR-NK疗法的现有局限,还将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开辟新的路径。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期待CAR-NK疗法能够在未来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与福音。
专家简介
钱文斌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感染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