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淋巴瘤已是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的淋巴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2024年1月26~2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筹备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在海口成功举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现状和诊疗策略,套细胞淋巴瘤的前线治疗策略,以及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等内容。会后《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张会来教授进行深度分享。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本次会议上,您对我国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现状和应对策略进行了介绍,请您谈谈我国在惰性淋巴瘤的诊疗方面存在哪些难题,如何改进?
张会来教授:本届会议中我分享了中国惰性淋巴瘤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解决方向。与侵袭性淋巴瘤相比,惰性淋巴瘤病史较长,同时这类患者也有自身特点,如刚确诊时很多患者会非常焦虑,因而需要多学科团队及专业医生进行疏导,这方面的患者教育非常重要。另外,也有数据表明,近23%惰性淋巴瘤患者从发生到确诊的历经时间较长,特别是那些未经专科医生进一步确诊的患者。所以在未来的治疗中需要做好精准治疗工作;同时,惰性淋巴瘤患者的药物可及性以及医保落地的创新药物均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另外,惰性淋巴瘤也需要多学科专业团队进行全程管理。全程管理在惰性淋巴瘤中非常重要,因为患者病史较长,更需要专科化的团队。美国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淋巴瘤专科化或亚专科团队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包括惰性淋巴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更好,这些数据也给我国的淋巴瘤全程管理及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也期待着未来专科化团队能给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好生存,特别对于那些惰性淋巴瘤患者。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目前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方面仍存在许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本次会议上,您带来了《前线出击,一线MCL治疗的新突破》的精彩报告,请您谈谈这些新突破将会如何改变MCL的治疗现状?
张会来教授:本次会议上我分享了MCL前线治疗进展,包括一线治疗的年轻患者;TRIANGLE研究显示,相比单纯移植,BTK抑制剂+免疫化疗可显著提高ORR及FFS。所以在BTK时代及新药时代,未来部分患者可能会通过靶向药物的一线应用而达到与移植同样甚至更好的疗效,所以我们也期待着TRIANGLE研究结果能够在中国的真实世界中发挥同样有效的疗效。
而对于老年患者,药物的应用比年轻患者更加重要,因为这些患者往往不能进行移植方案。在刚刚结束的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我们中心也口头报告了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2期POLARIS研究,通过使用奥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可以使患者的整体ORR达到100%,CR率接近80%,同时MRD阴性率也较高,安全性良好;对于既往临床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部分患者,这项研究表明,新药前移策略能够为其带来新的希望。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淋巴瘤治疗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请您谈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淋巴瘤的治疗方面有哪些新进展,以及还面临哪些难题?
张会来教授:我刚刚也在大会上分享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在淋巴瘤中的进展。实际上近两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淋巴瘤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包括对于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PD-1前移至一线联合化疗也具有良好疗效,特别是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的PD-1联合AVD对比BV联合AVD的大型3期研究,其结果表明PD-1前移具有良好前景。同时,中山肿瘤团队对NK/T细胞淋巴瘤进行了一线治疗研究,发现无论PD-1联合安罗替尼和培门冬酶夹心放疗,还是PD-1联合P-Gemox,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亮点。
我们中心也对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腹腔大包块患者进行了探索,研究中患者首先接受放疗(18-24Gy),然后进行PD-1治疗及化疗,结果发现6例患者中有5例达到CR,表明这种治疗策略对于降低肿瘤负荷及激活免疫而言,效果良好。此外,我们也探索了PD-1联合其他靶药物,包括联合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联合HDAC抑制剂希达苯胺以及联合吉西他滨等均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PD-1联合CAR-T治疗策略,目前也发现CAR-T细胞在PD-1治疗后会出现二次扩增问题,同样需要继续探索。所以我相信,未来会发现PD-1、PD-L1等免疫治疗领域的新型免疫逃逸机制并进行新的联合治疗策略探索,这些均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而且未来前途广阔。
专家简介
张会来 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肿瘤药学》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Hematological Oncology》、 《Blood Research》、《Discover Oncology》等国内外期刊杂志编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 、BJH、 Blood Adv、Front Oncol、Hematol Oncol 、Int J Cancer 等国际专业杂志以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七十余篇。荣获第四届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