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秩华章,中法医心同系:中法淋巴瘤战略合作沪上启航,医研并驱共筑淋巴瘤诊疗坚固防线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9/24 11:34:53

在2024年这一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的纪念时刻,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两国交往的重要纽带,再次彰显其深远的意义。9月14日,以“山海同陆,拾至弥新”为主题的中法交流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恰逢“世界淋巴瘤日”与中法建交六秩的双重庆典,为这场医学交流仪式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教授与法国鲁昂大学、欧洲淋巴瘤研究所Hervé Tilly教授出席了此次仪式,并就如何推进淋巴瘤诊疗与研究的规范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日Hervé Tilly教授正式受聘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顾问,不仅标志着中法两国在淋巴瘤诊疗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更是两国医学界友谊与合作精神的生动体现。

 

山海情长,医道无疆

六秩交辉,中法淋巴瘤战略合作沪上启航

 

刘澎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的领军人物,在本次中法交流仪式上,回顾了中法两国在医学领域的交流历程。他提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法国便以其深厚的医学底蕴和创新精神,吸引了无数中国学子赴欧深造。特别是在血液学领域,中法两国的合作成果斐然,不仅推动了学术与技术的进步,更增进了两国学者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Hervé Tilly教授作为淋巴瘤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对中法医学合作的未来同样充满信心与期待。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崛起与卓越贡献,并表达了深化双方合作的强烈愿望。他强调,面对淋巴瘤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中法两国应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的诊疗方法,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光明。
 

在当今全球医疗领域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前瞻性的战略视野,正稳步推进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建设进程。作为目前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唯一获批的单位,中山医院在淋巴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肩负着推动行业进步、提升患者福祉的重要使命。在本次交流仪式上,Hervé Tilly教授正式受聘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顾问。这一任职不仅是对Hervé Tilly教授在淋巴瘤研究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更是中法两国医学界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不仅深刻回应了中法建交的历史佳话,更体现了两国在维护人民健康福祉方面的共同愿景与坚定承诺。
 

据刘澎教授透露,双方已规划了一系列阶段性的交流活动,包括淋巴瘤诊疗研讨会、专家互访以及年轻学者访学交流等,旨在促进双方技术与理念的深度融合,共享研究经验,激发创新思维,携手推动淋巴瘤诊疗水平迈向新的高峰。
 

Hervé Tilly教授进一步补充道,双方在患者治疗、药物管理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差异与互补性,正是交流合作的初衷与契机。他相信,通过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学习,能够共同进步,促进医疗实践的标准化与国际化。特别是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方面,中法两国的共同参与为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他还强调了医学生及科研人员交流的重要性,认为这种跨文化的学术互动将激发新的研究灵感,为双方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法国鲁昂大学Hervé Tilly教授受聘成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顾问

刘教授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依托与欧洲淋巴瘤研究所(ELI)的战略合作,不断吸收国际先进诊疗理念与技术,进一步提升淋巴瘤的诊疗水平。通过加强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合作与交流,中山医院将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尤为重要的是,随着Hervé Tilly教授的加入,中山医院在淋巴瘤临床研究方面的实力将得到显著增强。作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Hervé Tilly教授不仅主导了包括POLARIX研究在内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更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全球的淋巴瘤领域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启示。未来,在中法双方的引领下,中山医院血液科将在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建设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相关患者带来更加光明的治疗前景。

 

拾至弥新,未来可期

中法医研并蒂花开,织就淋巴瘤领域锦绣华章

 

在淋巴瘤领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与法国鲁昂大学及欧洲淋巴瘤研究所的合作预示着一系列创新研究的开展,有望切实推动全球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刘澎教授指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治疗方案的优化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尽管标准一线经典方案R-CHOP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治疗瓶颈的显现促使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Hervé Tilly教授主导的POLARIX研究为DLBCL的一线治疗带来了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突破——POLARIX研究显示,与R-CHOP方案相比,Pola-R-CHP方案(维泊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不仅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而且安全性相似,显示出其在未来DLBCL一线治疗中的巨大应用潜力,为全球淋巴瘤治疗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鼓舞与信心。
 

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启动了多项维泊妥珠单抗(Pola)在中国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研究。2024年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上,中山医院公布了Pola-R-CHP治疗方案在真实临床环境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Pola-R-CHP一线治疗DLBCL可表现出深度临床缓解1。该研究,计划纳入超过100余名患者并收集其完整治疗周期后的生存与安全性数据,为Pola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刘澎教授表示,真实世界研究不仅是对Pola疗效与安全性的进一步验证,更是对全球淋巴瘤治疗策略本土化适应性的重要依据。
 

面对年龄较大、身体较弱或无法耐受标准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刘澎教授团队积极探索无化疗或减化疗的治疗方案。通过前期小规模探索性研究的成功实践,Pola-ZR方案(维泊妥珠单抗+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在初治老年体弱的DLBCL患者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完全缓解率(92%)2。目前,正以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形式,进一步扩大该方案的验证范围,计划入组更多患者,并深入探索其相关机制。这一研究不仅为特殊患者群体带来了治疗的新希望,也为全球淋巴瘤治疗策略的多样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在淋巴瘤研究全球化的趋势下,中法合作展现出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中欧交流的日益加深,双方在技术创新、临床研究及患者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与广泛。刘澎教授与Hervé Tilly教授均认为,中国庞大的患者资源、丰富的创新土壤及强大的临床研究能力,为全球淋巴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数据”与“中国经验”;而欧洲国家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先进理念,则为中国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启迪与灵感。
 

Hervé Tilly教授进一步指出,尽管POLARIX研究已结束,但Pola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探索之路远未止步。他强调,真实世界研究作为连接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对于解答POLARIX研究后遗留的诸多关键问题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所开展的Pola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无疑为全球学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媒介,其研究成果将为全球淋巴瘤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洞见。

 

早知早治,福泽广被

中法智慧并蓄,共筑淋巴瘤防治坚固防线

 

在血液系统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下,公众对于诸如DLBCL等复杂疾病的认知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疾病的早诊早治。鉴于此,深化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科学认知,消除误解与恐惧,已成为当前医疗界与社会各界亟需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刘澎教授指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与体检习惯的普及,众多隐匿性疾病得以在早期阶段被揭露,淋巴瘤亦不例外。乏力、不明原因发热、夜间盗汗、皮肤瘙痒以及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早期症状,应成为公众自我监测的重要警示标志。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科普宣传,引导公众关注并重视这些细微的身体变化,倡导定期体检,是实现淋巴瘤早诊早治、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同时,刘澎教授强调,宣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治疗依从性同样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淋巴瘤治疗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因此,向公众普及最新的治疗进展,传递积极的治疗信息,不仅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推动治疗规范化、提高整体疗效的重要途径。此外,规范的治疗流程与定期的随访监测,作为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石,亦不容忽视。在关注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刘澎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他提出,构建全方位的患者关怀体系,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建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仅是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Hervé Tilly教授则从国际视角分享了宝贵经验。他认为,通过患者组织、教育网站等多渠道合作,以及跨国临床研究的深入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淋巴瘤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加强患者宣教、推动早诊早治、普及创新治疗、强化心理关怀以及深化国际合作,是构建淋巴瘤防治坚固防线的关键举措。在世界淋巴瘤日这一特殊时刻,本次中法交流仪式不仅彰显了双方在淋巴瘤防治领域的共同愿景与努力,更为推动全球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提升、增进患者福祉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希望。


参考文献:

1. Yuhong Ren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olatuzumab Vedotin, Rituximab,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And Prednison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 A Real-World Study In China [J]. 2024 EHA

2. Yuhong Ren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zanubrutinib and rituximab (pola-ZR) achieved rapid and deep response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frail and elderl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ients: updated follow-up [j]. 2024 EHA
 

专家简介

刘澎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液科主任

复旦大学校聘关键岗位引进人才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上海市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专家简介

Hervé Tilly 教授

法国鲁昂大学血液学教授

担任鲁昂亨利·贝克勒尔中心血液学系主任

专注于临床血液学、干细胞移植等领域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一铭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淋巴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