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教授:CAR-T与自体移植联合有望为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带来新突破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11/7 14:46:36

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因其很容易耐药,一旦原发耐药或复发,则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成为治疗难题。尽管传统疗法效果有限,但CAR-T疗法与自体移植的联合应用正为这一领域带来曙光,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开辟新径。在第十二届陆道培血液病学术论坛上,《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陆道培医院张弦教授,深入剖析我国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探讨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共谋领域发展新篇章。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首先请您先分享一下,目前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现状。您认为我国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存在哪些主要的治疗难点和困境?针对这些难点,您有哪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张弦教授: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极具挑战性的恶性血液疾病,主要包括双打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TP53基因突变(+)B细胞淋巴瘤。此类淋巴瘤患者一旦发生原发耐药或复发,即使是化疗、放疗乃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均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总体生存率普遍较低,仅10%至20%。
 

鉴于上述严峻现实,针对复发难治的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亟需突破与创新。医学界正致力于探索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这包括但不限于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免疫治疗的深入探索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先进治疗手段,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能否分享一些在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取得的新进展?这些进展如何影响我们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和实践?
 

张弦教授:在传统治疗框架下,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因其高度恶性与侵袭性而预后极为不乐观,实现长期生存的患者比例仅维持在10%至20%之间。然而,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引入与应用,使该治疗领域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部分患者带来了疗效上的显著改善。然而,遗憾的是,目前CAR-T疗法仍仅能惠及约半数患者,而且,对于高侵袭性患者而言,CAR-T疗法的持久性亦显不足,即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面临疾病复发的风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客观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率)方面虽不及CAR-T疗法突出,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其在维持疗效持久性方面略胜一筹。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目标及预期效果。
 

鉴于上述分析,未来在难治复发的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如何合理选择CAR-T疗法与自体移植等治疗手段,乃至探索两者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领域,您认为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于哪些关键领域?有哪些新兴的治疗策略值得期待?针对复发和耐药问题,您认为应如何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张弦教授: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广泛应用,众多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显著改善,然而,对于难治复发的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这一难治性群体而言,其治疗现状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疗效提升仍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国际医学界自2015至2016年间起,便开始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治疗策略的探索,旨在寻找新的治疗突破口。这一创新思路迅速获得了部分研究的积极反馈,特别是针对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展现出了延长生存期的潜力,为治疗该疾病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国内,具备条件的医疗中心紧跟国际步伐,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的探索之中。我院作为先行者之一,由我担任主要研究者(PI),已开展了为期约四年的临床研究,聚焦于自体移植后序贯CD19/CD22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通过对二十余例患者的深入分析与评估,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是目前治疗预后极差的难治复发的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总体有效率达70%,无病生存率达50%,但仍未能全面解决所有患者的治疗难题。
 

面对这一现状,未来的研究方向需聚焦于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提升疗效。可能的突破点包括但不限于治疗细节的精准调控,如CAR-T细胞来源的选择(人源化或鼠源化)、预处理方案的优化(是否联合放疗等),这些细微之处的调整或将有望提升疗效。

 

此外,亦寄望于新药与新型疗法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那些能够更精准地靶向TP53、MYC等关键致癌基因的药物或疗法。这些创新治疗手段有望为高度恶性的淋巴瘤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成为未来解决这一医学难题的重要希望。因此,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将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关键所在。

 

图片

专家简介

张弦 教授

陆道培医院普通血液科主任(副院长级),血液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会专家组委员

北京市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血液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廊坊市门诊特殊疾病鉴定专家

廊坊市抗癌协会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淋巴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