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访丨张会来教授:详解第五届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聚焦国际交流与领域发展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4/11/7 17:16:10

2024年9月6日至8日,第五届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顺利召开。此次会议设立了免疫治疗、基础转化、新药研发等十二大专题会场,构筑了一个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学术平台。会议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畅谈会议亮点及淋巴瘤学科发展。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第五届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设有主会场、免疫治疗、基础转化、新药研发等等12个主题专场,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会议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之处?
 

张会来教授: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遵循了与Lugano国际会议相同的两年一度举办传统。自2016年首届会议拉开序幕,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未曾中断。

 

本次第五届天津国际淋巴瘤学术会议汇聚了众多国内淋巴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希山院士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院士等。还特别邀请到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杰出讲者,包括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潘嫱院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庄渭云教授、瑞士贝林佐纳肿瘤研究所的Francesco Bertoni教授等,极大地拓展了会议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深度。


会议精心设置了十二个分会场,覆盖了病理诊断、护理实践、期刊发表等多个维度,每个分会场均由领域内知名专家领衔,确保了会议内容的全面性与专业性。其中,转化医学专场邀请到了国内转化医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其中包括多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旨在共同构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淋巴瘤治疗技术的创新转化。


每一个分会场的精彩呈现,都离不开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倾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科室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的领头人,您在科室建设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张会来教授:谈及学科建设,我个人认为,各个科室应当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与特色领域,精准定位,避免资源的分散与浪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团队,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在过去五六年间,紧密围绕四大核心方向展开工作:
 

首先,我们团队一直聚焦于滤泡淋巴瘤的研究,这也是基于我国庞大的患者基数、丰富的基因测序数据以及前沿的临床新药研究资源,使得我国学者能够在滤泡淋巴瘤的探索中取得更多的进展。


第二方面,团队亦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小众但同样重要的套细胞淋巴瘤领域。在此方向上,我们与国内其他中心同步展开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并得到了国际知名专家——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Michael Wang(王鲁华)教授的鼎力支持。在今年的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我们团队主导的多中心Polaris研究也以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了汇报。


第三方面,团队还积极探索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调控机制,特别是在CD58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免疫微环境的研究潜力巨大,未来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大家去探索与发现。


第四方面,侵袭性淋巴瘤与结外淋巴瘤也是团队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我们致力于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为这些难治性淋巴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明确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需要搭建更优质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努力为青年医生提供成长的空间与机会,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与职业热情。将医教研紧密结合,是对学科带头人的更高要求,也是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来提高公众对淋巴瘤的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淋巴瘤的防治工作?

 

张会来教授:随着世界淋巴瘤日(9月15日)的日益临近,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旨在普及淋巴瘤知识,强化患者教育,并将科学的健康理念深入社区与大众之中。届时,我们将在电视平台上举办系列科普讲座,向公众传达积极且重要的医学信息。
 

淋巴瘤,作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其治疗前景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光明。当前,医学界在淋巴瘤的治疗手段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医生们拥有了比以往更加多样化的治疗工具,其中不乏众多创新药物的问世。这些新疗法不仅拓宽了治疗路径,更为患者带来了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将更加乐观,生存期限将不断延长!我也在此谨代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团队,向所有正在与淋巴瘤抗争的患者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你们能够早日迎来康复的曙光,重拾健康,顺利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轨道,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图片

专家简介

张会来 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主要协会/学会任职:

国家癌症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入选天津市第二批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津门医学英才)培养计划、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 第一层次人选培养计划,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肿瘤药学》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Hematological Oncology》、 《Blood Research》、《Discover Oncology》等国内外期刊杂志编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Cancer Research、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 、BJH、 Blood Adv 、Int J Cancer 等国际专业杂志以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九十余篇。荣获第四届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一铭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血液肿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