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召开的第12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IWWM-12)上,200多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WM)领域全球顶尖专家齐聚捷克布拉格,共同探讨该疾病从基础到临床的最新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首席专家邱录贵,淋巴肿瘤诊疗中心易树华、郝牧三位教授受邀参与大会。邱录贵教授担任大会专场主席,易树华、郝牧教授分别进行口头报告。同时,本次大会中共有4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展示了中国WM患者的多组学特征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显著成绩。
图1. 第12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研讨会现场学者风采
会议内容涵盖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
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日程安排紧凑,每天都充满了知识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会议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实践的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多维度探索。
在基础科研方面,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多组学在WM发生发展中的应用。多组学的研究成果为精准识别WM患者的疾病特征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多组学测序在WM个性化治疗中的重要性亦成为会议焦点之一,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多维度视角,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备受关注,其应用有望为WM的治疗提供更高效且精准的决策支持。
在临床领域,专家们针对MYD88、HCK、IRAK、BCL2、BTK和CXCR4等靶点的新型靶向药物,分享了其经验与见解。这些新药的研发为W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会议上深入交流了最新的WM临床试验结果,包括细胞疗法等相关研究。与会者围绕化学免疫疗法与BTK抑制剂的定位、单独使用BTK和BCL2抑制剂与联合应用的效果,以及WM患者对BTK抑制剂不耐受或产生耐药性时的应对措施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学者的精彩表现与国际影响力
在这场国际盛会中,所院专家学者们表现突出,向与会者展示了多项研究成果。邱录贵教授作为主席主持了WM新药研发的专场会议。这一专场聚焦WM治疗相关的前沿内容,如开发针对HCK的高效、选择性生物利用度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开发用于MYD88突变WM的IRAK1/IRAK4双功能Protac、强效HCK/IRAK抑制剂等。邱录贵教授专业的主持和深入的讲解让在场专家和学者对WM新药研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2. 临床首席专家邱录贵教授担任WM新药发展专场主席风采
易树华教授在会议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分享了泽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BR)治疗新诊断WM的最新研究数据,为WM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3.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易树华教授口头报告风采
郝牧教授从基础科研的视角出发,精彩地阐述了IgH基因库的概况及其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WM(LPL/WM)之间的临床相关性,为WM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因层面思路。
图4. 淋巴肿瘤诊疗中心郝牧教授口头报告风采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曹欣欣教授分享了单细胞RNA测序揭示的WM进展中的干细胞样亚群及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WM的长期随访结果,为WM的研究与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邱录贵教授和易树华教授参与了多个WM诊治共识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发表观点,与国际专家共同探讨WM相关的重要议题,展现了中国学者在WM研究领域的高水准,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医学交流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