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与法国血液学协会联合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法兰西基金总会下属法国博效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医师协会第十一届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于9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吸引到数百名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及学者共襄盛举。
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作为主持人,向所有莅临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回顾了自2013年首届会议以来,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作为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其在促进中法两国医疗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表示,在各方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下,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医学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与优秀典范。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激发医学界的创新能力与智慧传承,深化两国在医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改善人类健康与福祉贡献力量。
天津市医师协会会长张建宁教授提到,天津作为承载着600余年历史底蕴的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创新精神。天津也汇聚了众多中国血液学领域的杰出专家与学者,他们为全球医学事业的进步贡献了卓越力量。
巴黎圣安东尼医院、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Norbert Claude Gorin教授回顾到,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研究人员赴法求学交流开始,到如今成功举办十一届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体现了两国合作从初步探索到深入发展的深刻转变。当前,中法医学合作已迈入崭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团队正积极融入,共同为血液学领域的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中法两国在血液学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性,指出这种合作不仅加深了双方的友谊,更为全球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他呼吁更多医学同仁加入这一行列,携手推动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巴黎圣安东尼医院、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Mohamad Mothy教授高度评价了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一研讨会已成为促进法中友谊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对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期待未来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过去十一年间,中法双方通过这一学术平台在血液学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期待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新起点上,双方能够继续携手共进,开启更加紧密的合作篇章,为两国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主会场报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医生围绕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新诊治进展、热点议题及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上半场学术讲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主持。Norbert Claude Gorin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引领听众思考“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能否复兴传统自体移植策略?”的议题,为治疗策略的创新提供了新视角。黄晓军院士则聚焦于“HLA全相合与单倍体相合移植后的独特免疫稳态重塑模式”,揭示了移植后免疫重建的复杂机制,为移植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Mohamad Mohty院士分享了“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与治疗的新方法”,为这一临床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新希望。程涛教授深入探讨了“造血干细胞发育与再生”的奥秘,为干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法国马赛保利·卡尔梅特研究所Didier Blaise教授针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进展与挑战”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河教授介绍了“新型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展示了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法国马赛保利·卡尔梅特研究所Christian Chabannon教授和法国巴黎圣路易医院Christian Gisselbrecht教授分别就“欧洲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及“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自体移植与CAR-T治疗选择”进行了精彩演讲,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宝贵意见。
下半场学术讲座同样精彩不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以“中法合作典范:从治愈部分急性白血病到全民健康覆盖”为题,回顾了中法医学合作的辉煌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合作的美好前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魏辉教授分享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AML治疗经验”,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就“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治疗”进行了深入讲解,展示了CAR-T疗法在难治性疾病中的巨大潜力。法国波尔多大学Haut-Leveque医院Arnaud Pigneux教授分享了“法国创新白血病组织(FILO)的经验”,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范例。巴黎圣安东尼医院Eolia Brissot教授聚焦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现代非化疗治疗方案”,为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李建勇教授则介绍了“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现状与挑战”,强调了精准诊疗的重要性。法国普瓦捷大学医院Frédéric Millot教授就“2024年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为儿童血液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和法国里尔大学医学中心Salomon Manier教授分别就“多发性骨髓瘤中的NK细胞功能障碍”及“非移植适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在中国血液学进展环节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张曦教授、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郭惠东助理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少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朱小玉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纬明教授分别就“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的新挑战”“单倍体相合移植中克服HLA屏障的关键策略”“AML1-ETO诱导HSC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中国脐带血移植的现状与进展”及“中国CML全程个体化管理体系”等议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全面展示了我国血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中法两国的顶尖专家通过精彩的演讲与互动,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加强了中法两国在血液学领域的深度合作。此外,会议期间还颁发了2024年度“中法血液学交流卓越贡献奖”“圣安东尼-EBMT成就奖”及“圣安东尼-EBMT青年领袖奖”,以表彰在血液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闭幕式
在闭幕式上,大会主席Gorin院士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会议主办方代表王建祥教授向第十二届会议主办代表法国波尔多大学Haut-Leveque医院Arnaud Pigneux教授传递了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的铭牌,并正式宣布第十二届中法血液学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9月在法国波尔多举行。
自2013年成立以来,中法血液学学术会议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吸引了超过2000名相关从业者参与,成为中法两国血液学领域专家和中青年医生高水平交流临床研究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这一盛会的持续举办,不仅加深了中法两国在医疗领域的合作与友谊,也为全球血液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