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药创新时代,各种靶向和免疫药物层出不穷,淋巴瘤治疗迎来突破性进展。2024年1月26~2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筹备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4年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在美丽的海口盛大召开。会上,国内外大咖、老中青专家围绕淋巴瘤诊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有幸现场采访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淋巴内科主任刘爱春教授,就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整体策略发表其观点和看法,并分享其团队在淋巴瘤方面的研究计划和管理经验。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目前B细胞淋巴瘤虽然整体疗效和预后优于T细胞淋巴瘤,治疗手段也相对丰富,但对于危险分层高的B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的几率仍较高。作为淋巴瘤领域的资深专家,请您谈谈对于这类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整体策略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比如初始治疗方案、免疫靶向药物、CAR-T治疗的介入时机以及移植的适应证、移植机会的把握等。
刘爱春教授:目前B细胞淋巴瘤仍无法完全治愈,大约40%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会进展为复发/难治性。克服复发/难治性,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将其明确分为高危、中危、低危。在患者初诊治疗时,就应清楚其危险分层、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而根据不同预后选择诱导治疗方案。既往CHOP方案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基石,然而随着新药的研发和利用,淋巴瘤的治愈率得到明显提升,目前有了超越R-CHOP的方案。在准确诊断和分层下,在R-CHOP基础上加新药,或者针对特殊病例采用特殊方案,通常是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再加上小分子药物,甚至CAR-T治疗。为减少复发/难治性高危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我们要在初诊时严格选择诱导治疗方案,进而使更少患者进入到复发/难治性阶段。
对于已经出现复发/难治的患者,我们有很多新药物或手段可以选择,如Pola+BR方案、CAR-T治疗、小分子药物,甚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目前CAR-T获批进入二线治疗,能够使一部分复发/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得到治愈。当然这些手段的应用还有优先顺序,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选择,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CAR-T的序贯治疗等。这些综合手段的应用,使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愈率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T细胞淋巴瘤相比,B细胞淋巴瘤有更多的靶向药物、小分子药物、有效的CAR-T治疗,这些都使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有更多选择、更好的治疗手段。准确预后分层、标准诱导治疗以及复发/难治后新治疗手段和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使部分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最终得到治愈。因此,B细胞淋巴瘤的治愈率较既往有很大的提高,患者有更多的期望、更多的选择。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能否谈谈您和您的团队在淋巴瘤方面目前有哪些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未来的研究计划?
刘爱春教授:淋巴瘤是我们科室的一个主要病种,我们更为关注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和治愈。首先在整体淋巴瘤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基础上,更为关注发病率更高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准确预后分层和复发/难治性管理。我们将淋巴瘤主要分为三部分: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惰性B细胞淋巴瘤以及T细胞淋巴瘤。其中在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方面,我们主要是参与各种临床试验以及自主开展临床试验,包括CAR-T治疗等。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方面,主要是新药的应用和患者的长期管理。在T细胞淋巴瘤方面,我们更为关注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特别是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是否长生存,均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部分T细胞淋巴瘤患者,经过免疫制剂或激素的维持治疗,可以获得很长的缓解期,达到疾病稳定。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您和您的团队在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
刘爱春教授:正如上面提到的,我们将淋巴瘤分为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惰性B细胞淋巴瘤以及T细胞淋巴瘤三大类,有专人负责不同类型患者的管理和长期治疗,对患者转归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并定期反馈给科室内部,让大家知道我们对患者治疗的结果和经验。这样一方面加强对患者管理、治疗的切身体会,另一方面也对患者更加负责,让患者体会到专科治疗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专家简介
刘爱春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淋巴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二届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黑龙江省多发性骨髓瘤专科联盟主席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