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意渐浓,春日正好。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于3月1~2日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全面聚焦造血干细胞移植,来自国内外众多血液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中心,围绕移植适应症进展、新的移植模式、移植合并症及复发的防治新策略、基础研究进展及移植相关临床试验等多个主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在会议召开期间,《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接受采访,分享近年来我国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作为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权威专家,我们想请您谈一谈近年来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发展或者里程碑的事件。
张晓辉教授: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完成第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到现在已经从原来技术上、学术上的跟跑到并跑,以及黄晓军院士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诸多方面的领跑。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代表了全体血液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我认为我们做得非常好:
第一点是在北京方案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改进和优化,在适应证方面的拓展就是其中一个体现,移植技术的突破为非恶性肿瘤的严重血液性疾病,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范科尼贫血等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第二点是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再有一点就是北京方案在全球得到极大推广和普及,国际层面从原来的持质疑态度到认可、赞同,再到模拟、采用,北京方案在国际上得到了全世界移植人、血液人的认可,我认为这是对中国及世界血液学领域的巨大贡献。基于此,黄晓军院士也于近日荣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颁发的杰出服务奖,这也是亚洲目前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总之,这一切来之不易,体现出背后强大的创新能力。
专家简介
张晓辉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血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理事长
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重点项目等
牵头/执笔中国专家指南/共识29部,主编血液领域专著5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14项
第一/通讯发表SCI 论文125篇Nat. Immunol, J Hematol Oncol, Lancet Heamatol, Blood, Nat. Commun, Am J Hematol, Leukemia等
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共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