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血液恶性疾病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虽然aGVHD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预后并不乐观。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于2024年3月1日~3日在北京举行。会后,《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姜尔烈教授分享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面临的挑战、危险因素和诊疗进展。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请您介绍下目前我国在aGVHD管理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姜尔烈教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确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15%~20%的患者在移植后死亡,所以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同道对此都十分重视。最近的二十多年来,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探索,但是关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挑战亟待克服。例如目前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来进行诊断分级,还缺乏更精准、更有诊断价值的诊断标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也是领域内的难题之一。包括如何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症状之前,通过一些标志物预防其发生,从而提早进行干预。虽然最近几年预防方面的药物有一些突破和进展,但是在单倍体HSCT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还是达到了10%甚至20%以上。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内的难点问题是,对于激素耐药的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二线治疗有很多推荐方案,但是目前来看巴利西单抗、芦可替尼等药物的总体缓解率在70%~80%,CR率在50%左右,疗效也不是非常理想,所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实还有很多挑战。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更加有效的、缓解率更高的、更安全的药物来治疗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aGVHD起病急,发病凶险,以预防为主,请您谈谈导致aGVHD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有效预防aGVHD的发生?
姜尔烈教授:导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HR的匹配程度是影响其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供者和患者年龄偏大、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都是导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其他因素诸如女性供者,也会导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关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现在有很多经典药物,包括环孢素(CsA)、霉酚酸酯、甲氨蝶呤,新药包括芦可替尼、ATG(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等药物,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办法完全杜绝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所以这个领域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多探索性研究。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是aGVHD成功治疗的关键。请您谈谈如何进行aGVHD的严重程度分级、疗效评估以及治疗用药?
姜尔烈教授: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精准诊断方面,刚才我已经谈到了,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分子标志物、蛋白标志物、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在治疗方面,包括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尤其是一线治疗,最近二十年没有太多的进展,还是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是糖皮质激素的缓解率在60%左右,不良反应也较多,所以在这个方向我们也在探索更多的新药。国内外很多同道正在进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方面的探索,我们更多的是依靠目前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一些预防模型,相信最近几年会有一些突破性进展。
专家简介
姜尔烈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白血病自体移植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
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