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MT 2025丨克晓燕、胡凯教授团队供者来源CD7 CAR-T治疗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T-ALL/LBL的研究成果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2/14 16:02:54

随着CAR-T疗法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逐渐得到公认,已有多项研究将其聚焦于难治/复发T-ALL/LBL患者。众所周知,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的T-ALL/LBL患者,无有效治疗方案,预后极差。目前有应用供者来源的CD7 CAR-T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结果,针对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如何,均鲜有报道。

 

近日,北京高博医院克晓燕胡凯教授团队杨帆医生将团队近期的研究“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donor-derived chimeric CD7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cell lymphoma who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投稿在5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EBMT(第51届欧洲移植年会)得到专家团队的一致认可,将代表团队做大会发言。

 

亮  点

 

01

拔除“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T-ALL/LBL”治疗的痛点

克晓燕教授谈到,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的T-ALL/LBL,需要行二次异基因移植。但二次移植前如无法达到缓解,移植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可是,这么多年来“尚无有效的诱导缓解方案“是治疗的“痛点“,大家都在苦苦寻找,希望有所突破。

 

克晓燕胡凯教授团队近年来在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应用供者来源的CD7 CAR-T细胞治疗作为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T-ALL/LBL桥接减瘤方案,在安全性可控的情况下,短期内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在17名患者中,16名达到完全缓解,包括4名中枢侵犯和5名结外大包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94.1%,疗效显著。大家都对于CART治疗后的CRS反应非常关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2名患者合并有3级CRS,无ICANS发生;2名患者出现肠道IV度GVHD,均得到有效控制,无CRS及GVHD相关的死亡。供者来源CD7 CAR-T治疗可作为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T-ALL/LBL的有效诱导缓解方案。

02

克服“供者CD7 CAR-T”治疗的难点

供者CD7 CAR-T细胞治疗有一个难点,由于T淋巴细胞自身表达供者CD7抗原,供者CD7 CAR-T细胞体外培养时容易出现“自杀现象”,这样就无法保证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用于治疗,可能CAR-T无法扩增,治疗失败。

 

杨帆医生说:我们实验室使用了特殊技术来减少供者CD7在CAR 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减少了供者CD7-CAR T细胞介导的自相残杀。我们的研究中,应用常规剂量FC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 30 mg/m2,环磷酰胺 300 mg/m2),所有体内均检测到供者来源CD7 CAR-T细胞的扩增。

03

由“供者CD7 CAR-T”细胞治疗引发的思考

虽然我们观察到很好的疗效,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杨帆医生谈到,患者回输供者CD7 CAR-T细胞后,可观察到供者CD7+淋巴细胞在三周后均消失,最长一名患者CAR-T后随访到32个月(未行二次移植),仍未观察到供者CD7+的T细胞亚群恢复。

与此同时,可观察到供者CD7-的T淋巴细胞重建,这样的免疫重建与供者CD7+T淋巴细胞从功能上有无不同?目前此类研究甚少;团队与航空航天大学于健教授团队深入合作,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基因富集分析来探索GSEA(Gene Set EnrichmentAnalysis),进一步探索了供者CD7 CAR-T治疗后的各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免疫功能重建问题,其重要研究结果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 R/R T-ALL/LBL patients with donor-derived CD7 CAR-T therap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35547/DOI: 10.1158/1078-0432.CCR-22-2924),为血液肿瘤专业领域的研究学者们在供者CD7 CAR-T治疗的基础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除了免疫重建问题外,我们也观察到16(94.1%)名患者在供者CD7 CAR-T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血液学毒性,其中5/16(31.3%)名患者为持续至少一个月的长期细胞减少症,继发感染多见。中位随访8.16个月(95% CI:2.3-30.5)。在达到CR的患者中,6/16(37.5%)存活,其中5/6(83.3%)无病生存,1/6(16.7%)疾病复发。11名死亡患者中,7名死于复发,4名死于感染。5/17(29.4%)患者接受了来自不同供体的二次异基因移植,其中2/5(40%)无病生存,1/5(20%)复发,2/5(40%)复发后死亡。

 

综上所述,胡凯教授谈到,团队的前期初步研究显示供者CD7 CAR-T细胞治疗技术可能是异基因移植术后复发T-ALL/LBL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供者CD7 CAR-T的安全性可控,短期疗效优异。但后期疾病复发及感染仍是影响患者生存最重要的并发症。怎样提高生存率是后期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已开展了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期待能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更适合的有效治疗方式,挽救更多的患者,让大家恢复健康,拥抱新的生活。

 

专家简介

 

图片

克晓燕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成人淋巴瘤学科带头人,博导、二级教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首席顾问

学术任职: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多家杂志编委

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图片

胡凯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科主任

研究方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整合诊断、规范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骨髓瘤诊治有丰富经验,完成R/R淋巴瘤及骨髓瘤CAR-T细胞治疗1000余例。

学术任职: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专家委员;北

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中国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协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委员会青年委员参与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30 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本;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汇报团队研究成果。

 

图片

杨帆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 副主任

研究方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自体及异基因移植联合CAR-T治疗。对急性及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完成异基因移植500余例,白血病及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200余例。

学术任职: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白血病学组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委员

北京建促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血液病工作委员会红细胞疾病专委会委员

高博医疗集团成人淋巴瘤(秘书)、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委员

参与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10 余篇;参编参译著作2本;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亚太地区血液和骨髓移植大会等)汇报团队研究成果。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一铭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淋巴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