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民教授:眼附属器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丨眼淋巴瘤协作组首届学术论坛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2/19 16:13:33

2024年3月30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眼淋巴瘤协作组首届学术论坛顺利在京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眼淋巴瘤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及热点问题展开了积极交流与热烈讨论。《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协作组组长、大会主席马建民教授接受采访,分享眼淋巴瘤协作组成立的契机、眼附属器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案。

图片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席,请您介绍一下眼淋巴瘤协作组成立的契机或亮点。

 

马建民教授:眼淋巴瘤协作组首届学术论坛于今日召开,由此我们也成立了中国首个眼淋巴瘤学术性团体。成立眼淋巴瘤协作组主要有以下原因:近些年来我们对眼淋巴瘤进行了相关研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发现眼淋巴瘤的发生率非常高,危害很大,不仅可以累及眼球内的组织,包括玻璃体视网膜等,进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由于眼球内的组织结构通过视路与脑部的神经组织相互联系,故眼淋巴瘤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可以导致患者死亡。近些年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眼部的淋巴瘤除了可以累及眼球内部组织结构外,还可以累及眼球以外的组织结构,即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眶内组织如泪腺和眼外肌、眶脂肪、视神经等,以及眶壁组织等。眼部淋巴瘤本质上是一种恶性病变,累及范围非常广泛,累及后病变缺乏具有代表性临床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在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如果把眼部淋巴瘤当成一种炎性病变来处理,有可能会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因为眼部炎性病变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致命,但眼部淋巴瘤是一种恶性病变,有时可以致命。另外,有关眼部淋巴瘤目前为止也少有被大家认可的治疗规范和指南。为了提升眼部淋巴瘤的诊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成立了眼淋巴瘤协作组,并举办了首次学术性会议。本次会议我们组织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多家医疗机构,几乎囊盖了所有省份。除了涉及的地域范围较广以外,所涉及的临床科室也比较多,包括眼科、血液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PETCT室等。因为淋巴瘤不仅可以是眼科疾病,也可以是全身疾病。若淋巴瘤不仅累及眼部,而且同时累及全身的其他一些组织器官,此时仅凭我们眼科医生的努力,很难把淋巴瘤处理得到位和完善。此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与全国各地多家医院的多个科室相互协作,共同成立眼淋巴瘤协作组,致力于把眼部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地对大样本眼淋巴瘤病变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诊疗规范。同时我们还希望以眼淋巴瘤协作组的成立为契机,对眼淋巴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等进行系统研究,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这也是我们成立眼淋巴瘤的目的和初衷。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有哪些眼附属器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马建民教授:眼部附属器淋巴瘤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等。手术是治疗眼附属器淋巴瘤的根基。因为如果不进行手术就无法取得病变组织,没有病变组织就无法进行病理学检查,不能进行病理学检查就不能明确诊断。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假如淋巴瘤病变部位在眼睑,那么我们可以从眼睑切口,把病变切除,之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就能明确诊断。但是在切除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到患者眼部的美观性问题,尽可能将切口做的隐蔽些、尽可能使瘢痕淡化、尽可能使瘢痕变得不明显。假如病变部位在结膜,那么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把病变尽可能切除,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看清病变,确定病变切除范围。假如病变部位在眼外肌,那么我们可以对病变严重的眼外肌进行手术切除,切除部分眼外肌以便获得病变,满足病理组织学检测需要即可,而不是把整条病变眼外肌全部切除,如果全部切除会影响手术后眼外肌的功能。手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肿瘤减容,尽可能地切除体积较大的肿瘤瘤体。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眼部功能,尽可能降低或避免因手术切除导致患者眼睑动度障碍、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减退、甚至丧失的风险。眼附属器淋巴瘤在手术切除联合病理组织学检测明确诊断以后,根据具体病情,可以再给予局部放疗、全身化疗等处置,往往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总而言之,采取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的累及范围、病变的病理性质等情况综合考虑再来制定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如果眼附属器淋巴瘤已经累及眶周尤其颅内,此时我们眼科医生还需要与神经外科医生合作。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案,都要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手术入路和手术切除方案。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手术治疗中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如何更好的去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马建民教授:眼附属器淋巴瘤与眼科常见的一些病变不同,相对来说眼附属器淋巴瘤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案的个性化较强。刚刚提到,手术是治疗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基础。手术的目的之一是切除病变取得病变标本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测以定性,从而明确诊断。另外一个目的是尽可能地在保证患者眼部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切除肿瘤,把肿瘤的瘤体体积进一步缩小以达到减容的目的,为后续的局部放疗和化学治疗等创造条件。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任何手术操作理论上来说均存在风险。如果眼附属器淋巴瘤累及眼睑,尤其是病变累及提上睑肌,那么手术之后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眼睑抬举功能进一步受损,加重或导致上睑下垂的发生。如果淋巴瘤累及眼外肌,那么应该切除一部分眼外肌,保留大部分眼外肌,通过手术获得病变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测明确诊断即可,手术后再进行相应的放疗或化疗等处置。如果病变累及眶深部,尤其是视神经周围,这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手术风险,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偶尔会遇到。如果淋巴瘤病变累及眶尖部,由于眶尖部是眶内所有神经肌肉的起源区域,此区域手术操作的风险极高,有时会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视力丧失、眼球运动受限、复视、上睑下垂等等。手术并发症包括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出血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手术前要仔细检测,将与导致出血相关的情况处理完善,手术中注意充分止血和引流条的应用,手术后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等,少量出血观察即可,大量出血需要即刻处理。手术后感染也不容忽视,有些眼附属器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全身情况较差,术后可能会发生感染,这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以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眼附属器淋巴瘤病变范围广泛,眶内所有组织结构均可被累及,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的风险,手术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眼眶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学知识,将这些知识熟记于心,尽可能避免或降低与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总之,根据眼附属器淋巴瘤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尽可能地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预防为关键。
 

图片

专家简介

马建民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 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肿瘤学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肿瘤眼眶病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眼科专业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肿瘤患者关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分会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委,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大众健康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眼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临床杂志(电子版)》、《国际眼科时讯》、《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等多本杂志的编委、审稿专家等。

荣誉成果:撰写和发表文章28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60余本,其中主编(译)12本,副主编(译)13本,医学院校眼科学教材10本。承担或以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级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市级课题10项,获得各种奖励40余项。2004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计划,2009获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颁发的“中华眼科学会奖”,201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入选北京地区优秀中青年医师,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眼科医师奖,2016年获得亚洲太平洋地区眼科学会颁发的杰出工作奖等。2019年入选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擅长治疗:各种疑难眼肿瘤和眼眶病的诊治及手术,尤其擅长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眶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泪腺腺样囊性癌等各类眼肿瘤和眼眶病的诊治。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银嘉乐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淋巴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