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雯教授: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及挽救措施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2/19 17:25:15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24 年3月22~23日,第十届苏州淋巴瘤会议在古城姑苏顺利召开。国内外淋巴瘤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就临床诊疗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还关注学科协作、淋巴瘤诊疗进展以及精准治疗等领域的新方向和新机遇。会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带来了题为“CAR-T失败后的治疗策略”的精彩报告。会后,《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邀黄海雯教授围绕该话题做进一步分享。

 

规避风险因素,提高CAR-T细胞治疗疗效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尽管CAR-T细胞疗法给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目前仍面临治疗失败的风险,请您谈谈CAR-T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黄海雯教授:CAR-T细胞治疗因价格昂贵,其疗效备受关注。“CAR-T细胞治疗能否成功、成功的概率有多大、有哪些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的因素?”是所有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前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目前认为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应考虑这4个方面:

 

首先是肿瘤本身:如果治疗前肿瘤负荷非常高,那么CAR-T细胞治疗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对于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前,建议做桥接治疗,使肿瘤负荷尽可能降下来,从而有利于CAR-T细胞进一步发挥作用。对于侵袭性非常高、生长特别快的肿瘤,CAR-T细胞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免疫治疗,而免疫治疗相对比较温和,要想通过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将侵袭性非常高的疾病控制住难度是比较大的。这也是CAR-T细胞治疗在惰性淋巴瘤中的疗效远高于侵袭性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重要原因。肿瘤细胞本身存在脱靶,CD19-CAR-T细胞是最常用的CAR-T细胞,而如果肿瘤细胞表面CD19抗原丢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CAR-T细胞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肿瘤本身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CAR-T细胞治疗失败。
 

其次是CAR-T细胞功能,截至目前CAR-T细胞还是需要采集患者自身的T细胞来进行制备,如果在采集之前患者接受过很多次化疗,那么患者本身的T细胞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制备出来的CAR-T细胞功能也会削弱,从而导致疗效降低。这也是为何现在提倡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应尽早提前采集T细胞并进行冻存,等需要的时候再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制备,避免多线治疗后T细胞功能下降,导致CAR-T细胞功能减弱,使失败风险增大。总之,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提前冻存T细胞的方式进行解决。

 

第三是肿瘤微环境,CAR-T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其作用的发挥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如果肿瘤的微环境不利于CAR-T细胞发挥功能,那么CAR-T细胞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治疗失败。目前临床上会使用来那度胺、PD-1单抗等,通过调节CAR-T细胞周围的肿瘤微环境,来提高CAR-T细胞的功能。

 

第四是CAR-T细胞制备的质量,CAR-T细胞有很多生产厂家,不同厂家的制备质量不同,包括共刺激分子的不同,也会影响到CAR-T细胞的功能。因此,CAR-T细胞治疗失败实际上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在治疗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可能影响CAR-T细胞疗效的因素,并在CAR-T细胞疗效前尽可能规避这些因素,从而提高CAR-T细胞的疗效。

 

根据中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挽救性治疗措施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本次会议上,您分享了CAR-T失败后的治疗策略,可否请您具体谈谈在CAR-T细胞治疗B细胞淋巴瘤失败后,有哪些挽救性措施?
 

黄海雯教授:针对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治疗失败的情况,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我们中心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较多,经验也非常丰富,对于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年轻患者,如果体能状态比较好,也能够找到合适的供体,那么我们通常建议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从我们统计的情况来看,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完全缓解(CR)率为50%,1年的总生存(OS)率为70%、无进展生存(PFS)率为40%,因此这是一个疗效非常确切的方式,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治愈的目标。
 

(2)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目前国内也有双抗药物,Glofitamab既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针对CAR-T细胞治疗失败的这部分患者,它的总有效率为67%,CR率为40%左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它对患者的经济基础要求比较高,而且到目前为止数据量还不是很大,因此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一些数据。

 

(3)抗体偶联药物(ADC),包括Pola以及Pola联合化疗,还有同为ADC的CD30单抗——本妥昔单抗,有文献报道针对这部分患者是有效的。其他的方法还包括全人源化CD19单抗,Tafa就是这一类的药物,有数据表明针对这部分患者它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此外,还有PD-1单抗、来那度胺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例如维奈托克、塞利尼索都有尝试,但所有的这些数据量都不是很多,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数据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最后,各个中心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中心的方案。以我们中心为例,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做得相对多一点,所以可能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会多一些。

 

获益远大风险,CAR-T继发肿瘤还需明确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今年年初,FDA要求所有已上市CAR-T产品添加继发T细胞淋巴瘤的黑框警告,请问您如何看待CAR-T治疗后继发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

 

黄海雯教授:2023年11月,美国FDA宣布CAR-T细胞治疗后有几例继发T细胞恶性肿瘤的报告,之后他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目前审查还在进行当中,还不清楚继发的T细胞恶性肿瘤是否是由CAR-T细胞疗法所引起的。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最早开始采用CAR-T细胞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的机构。该中心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449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也于今年发表于Nature Medicine。在这449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被诊断出有第二肿瘤,而且这些第二肿瘤大多数(12/16)为实体肿瘤,主要包括皮肤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其中1例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继发了肺部肿瘤,同时在肺部肿瘤手术切除的淋巴结中发现了偶发的T细胞淋巴瘤,但进一步的分子分析表明,该T细胞淋巴瘤不携带CAR转基因,也就意味着它不是CAR阳性的淋巴瘤,与CAR-T细胞疗法没有明确的关系。

 

实际上,任何一种癌症的治疗方法都要经过长期的随访以及系统的报告,从而了解新治疗方法的风险和获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仅根据这些数据,还不能说明CAR-T细胞治疗就会导致第二肿瘤或者导致T细胞的肿瘤。而从CAR-T细胞治疗所带来的获益来看,50%以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够从中获得长期生存,因此CAR-T细胞治疗的获益远大于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还不清楚第二肿瘤是否与CAR-T细胞治疗有关的情况下,贸然认为CAR-T细胞治疗就一定会导致第二肿瘤的发生为时尚早。

 

图片

专家简介

黄海雯 教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淋巴瘤病区负责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淋巴血液学组 委员
  • 国家癌症中心 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 教育部博、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淋巴瘤委员会 常务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 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2005 - 2006 香港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
  •  2006 - 2007法国蒙贝利埃大学医院,住院医师、获法国血液学专科医师资格 
  •  2009 -2010 法国蒙贝利埃大学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  2013.8-2013.1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  2023年人民好医生(淋巴瘤领域)杰出贡献奖,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  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自然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是《中华血液学杂志》、《Annal of Hematology》、《Hematology Oncology》杂志审稿专家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血液肿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