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风险分层系统的演进:从IPSS到IPSS-M

血液时讯 发表时间:2025/2/24 14:37:46

编者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克隆性造血、细胞发育不良和无效造血为特征的异质性血液疾病。近年来,随着对MDS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风险分层系统的优化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开发,低风险MDS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显著转变。近期,Haematologica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其中阐述了MDS风险评分系统(IPSS、IPSS-R、IPSS-M)的演变,本文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评分系统的不断发展,MD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风险分层工具的演进不仅反映了对MDS生物学复杂性理解的深化,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从最初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到最新的IPSS-分子(IPSS-M),每一次更新都标志着MDS管理向精准医疗的迈进。
 

IPSS(1997年):奠定基础
1997年,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的问世为MDS的预后评估奠定了基础。IPSS基于三个核心变量对患者进行分层: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染色体核型以及血细胞减少。根据这些指标,患者被分为四个风险组:低危、中危-1、中危-2和高危。IPSS的出现为MDS的预后评估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框架,帮助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风险水平制定治疗策略。


IPSS的引入为MDS的自然病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主要基于未经治疗的原发性MDS患者的队列研究,为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提供了基线数据。对于低风险MDS患者(低危和中危-1),IPSS能够有效识别那些可能从支持性治疗或非强化疗法(如生长因子支持或免疫抑制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而非直接采用强化化疗或干细胞移植。这种分层方法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MDS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初步框架。


然而,IPSS在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分类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宽泛的分类标准无法精确揭示细胞遗传学异常与预后之间的复杂关系。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更为精细化的风险分层系统,以更准确地评估和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IPSS-R(2012年):精细化分层


2012年,修订版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的推出标志着MDS风险分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IPSS-R在原始IPSS的基础上进行了显著改进,引入了更全面的细胞遗传学分类,并对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血细胞减少的程度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级。IPSS-R将患者分为五个风险类别: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这种更精细化的分层方法显著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对于低危MDS患者,IPSS-R 提供了一种更精准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IPSS-R能够进一步细分低危和极低危患者,这些患者通常病程较为惰性,可采用最小干预或观察等待的管理策略。此外,IPSS-R还能识别低风险谱中可能从早期治疗干预中受益的患者,以防止疾病进展。这种精准分层有助于为低危MDS患者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优化疾病管理。
 

IPSS-M(2022年):分子时代的到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MDS的遗传基础和分子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022年,IPSS-分子(IPSS-M)的问世标志着MDS风险分层正式进入分子指导治疗时代。IPSS-M在IPSS-R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分子遗传学数据,将30余个基因的突变信息纳入风险分层模型。这种增强的预后分类为低危MDS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MDS患者中,某些基因突变的检测可能提示疾病更快进展或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倾向。


在低风险MDS患者中,引入分子数据使临床医生能够识别出特定亚组。尽管这些患者在细胞遗传学和血细胞计数方面可能获得良好的评分,但由于存在高风险突变(如TP53、RUNX1或EZH2突变),其预后可能并不乐观。这种精准的分子分层有助于更早识别出那些可能从更积极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从而避免仅依赖传统预后模型而采取保守治疗策略。
 

总结

从IPSS到IPSS-R,再到如今的IPSS-M,其演变轨迹体现了MDS管理日益个体化的趋势。这些进步凸显了医学界对MDS遗传和分子基础的不断深入理解,为低风险MDS的治疗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方法。这一进展不仅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还通过将治疗策略与个体风险状况精准匹配,优化了治疗干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对潜在有害治疗的不必要暴露,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Merz AMA, Platzbecker U. Treatment of low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Haematologica. 2025 Feb 1;110(2):330-338. doi: 10.3324/haematol.2023.284945. PMID: 39445410; PMCID: PMC11788611.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崔沙沙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相关搜索:  血液肿瘤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 相关推荐
  • 学术领域